相比之下,国企的工作环境和节奏确实更适合怀孕生产。上回杨轩就说,这两年他单位的年轻女同事扎堆结婚,同龄的扎堆怀孕,再年长些的也扎堆要二胎。午休时碰到其它部门的人,开口已不问“吃了没”,而是“又多了一个啊”。孕妇们也会自动扎堆,吃完午饭挺着肚子排成一排大摇大摆的遛弯晒太阳,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芒,俨然一道风景。
姜小柔:“如果决定留下来,后面的事情也要提前想好。第一,在哪里生?第二,生完在哪里坐月子?第三,如果在家坐月子,你爸妈是指望不上了,我妈一个人肯定不够,要提前请月嫂。月嫂来了怎么住,钱有没有准备好。我妈跟月嫂照顾我,谁来带鲁越?”
鲁子敬顿时头大。这些还只是大事,从建小卡起一直到坐月子哺乳,光是这一趟流程下来,就能让一家人鸡飞狗跳身心俱疲。钱,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事;不能用钱解决的人力和精力才是大头。
两年前鲁越开始上托班时,夫妻二人曾如释重负,说总算熬出头了,不必再每天盯着小家伙了,虽说这是暂时的,几年后上小学的课业压力更大,可毕竟还能舒服三年;现在倒好,才一年半,新一轮煎熬又将开始。
虽说有经验了,不像五年前那样一张白纸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可环境却变了。五年前是盼星星盼月亮巴不得早点出来,出来后全家人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最多的时候六个人照顾伺候,岳母马红英更是为了照顾姜小柔直接来了杭州;可现在,爷爷奶奶是指望不上了,岳父曾来住过两段,后来因为家里太小以及生活习惯的问题回去了,这两年只是逢年过节来待几天。
马红英自从鲁越上幼儿园开始也全身心的投入社团活动、成了发起者和组织者,每天送完孩子买完菜后就基本不着家,上午一场晚上一场,每周还要上两次课,偶尔还要聚餐出游,不但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文艺活动,去年还去参加街道社区的文艺汇演,日子过得相当充实。还对于姜小柔的再次怀孕,鲁振国和杨美华早已没了当初的惊喜,毕竟他们自顾不暇;岳父说人暂时不过来,给姜小柔发了个大红包说补补身子;马红英则表现得十分淡然,依旧沉浸在社团活动中。
“等孩子出来会好些的。”鲁子敬只能宽慰姜小柔。
姜小柔又提出一个问题:请月嫂家里住得下吗?
鲁子敬想了想,还真住不下。他们的房子是大两居,夫妻俩住主卧,马红英和鲁越住次卧,上下铺;客厅的贮藏室被改造成简易的书房。当初要个三居室就好了。鲁子敬有些后悔。
鲁越是他们住城西时在私立医院出生的,孕检产检不用挂号排队,生产护理无微不至,舒舒服服的生完回家坐月子,当然价格也不菲,花了两万,生育险报销了七千左右,去了几次产后康复,卡里还剩三四千,正好留给老二用。
如果请月嫂,只能把从客厅隔出来的小书房腾出来。现在四个人勉勉强强;到时候再多两个人,还不知道会挤成什么样,特别是早晚用厕所高峰期;来个外人,不管怎么样都会生出很多不便来。
“你有什么办法?”鲁子敬知道姜小柔的脾气,她能抛出问题,应该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姜小柔:“既然决定把它生下来,就得好好对它。我们的精力体力都不如五年前了,你还指望我妈像五年前那样来照顾?你能像五年前那样连续几个月每天晚上起来几次?别说你,我都自认为吃不消。”
鲁子敬:“要是还住城西,干脆还去慈爱医院,往卡里充点钱,接着在他们家生孩子坐月子。不过开到城西,往返加检查至少半天,怕你吃不消。”
姜小柔:“我看是你懒得开。”
鲁子敬被说破,无奈一笑,开车累人,他是能坐地铁就不开车。“住城东跑城西生,万一突然来了,来都来不及。”
姜小柔:“四维筛查什么的可以去那里,给你省点钱。”
鲁子敬:“所以只能选附近的医院。新区这里除了中医院,最好的就是邵逸夫了。我查了,邵逸夫儿科在本部,产科就在新区。抽时间去考察下环境。”
姜小柔:“不用看,邵逸夫环境肯定好。建卡我看就在社区卫生院了。重点还是坐月子。”
鲁子敬想了片刻:“你记不记得电梯广告上放过的月子会所,要不去了解下?现在就查查。”说完点开APP手机,刷了一会儿说,“我搜了新区,有好几家,看下评价哈。这家是新开的,没几个人点评,新开的有装修气味,对你们不好;这家评价还行,不算很远,旁边还有地铁,看图片环境也不错;这家评价也还好,不挨着地铁,十公里,有点远哈,你看看。”他把手机递过去。
姜小柔看了眼:“你看下这家是不是离医院很近?”
鲁子敬是地图控,立刻拿来点开方位一看:“居然就在医院后门对面。位置是偏了点,可生完转移很方便,这是他们的优势。这样,这三家,我先去实地考察了解下,我觉得可以的,再带你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