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两道杠(1 / 2)

次日一早,鲁子敬看到验孕棒上那两道刺眼的紫红色粗线时,只觉整个脸上的面部肌肉都在不受控制的颤抖。事后姜小柔问他当时是什么感觉,鲁子敬说那一瞬间他脑袋里是懵的。确实,他应该是怎样的表情?

五年前姜小柔好不容易怀上老大鲁越时,他只有两种心情,一是狂喜,二是如释重负。整个人原地狂跳三下,奋力挥舞拳头,跟越过人墙踢出一脚漂亮的弧线球直挂死角一样之爽。现在呢?鲁越中班了,体验了五年的为人父母,当初的心情似乎怎么都找不回来了。我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一瞬间的惊喜后,随之而来的是无限闪回。好不容易熬过去的五年,又要重新来一次。可他不能表现出来啊,总不能说两道杠了我还不高兴吧?两个弹指间,鲁子敬就收拾好心情,一把抱住姜小柔:“娘子,你太厉害了!”

姜小柔被他抱着也是发懵,怎么就怀上了呢?要知道当初为了要鲁越,他俩可是整整折腾了两年,算日子锻炼身体看医生吃药调理,说是一侧输卵管堵塞,还去做了个坑爹的腹腔镜,事后才知道那医院是xx系的,除了在肚子上留了个小小的疤痕,别的啥用没有。最后找了杭州城北最牛逼的不孕不育科专家钱老太太。人老太太只一句话:年纪大压力大亚健康激素水平低,把工作辞了,吃药调理三个月,三个月怀上就怀上,怀不上以后也不用来了,不差钱可以去试试试管婴儿,不保证成功率。

姜小柔一咬牙辞了上一份工作,结果第二个月就怀上了。生下鲁越后,他们开始还做做安全措施,后来有几回忘了,也没出事。事后分析,或许是年纪大了,原本通的那侧输卵管,用过一次后又主动挂靴,自我封闭了。鲁子敬高兴啊,说最烦穿小雨衣,裸奔才舒坦。几年下来安然无恙,两人就渐渐放下心来。

两人并排横着躺在**。鲁子敬把手放在姜小柔肚子上,喊了声:“儿子。”

姜小柔按住他的手,再为人母,她的心情比鲁子敬还要复杂。九月怀胎,一年哺乳,未来两年的日子天可怜见。就要变成传说中的二胎老母了吗?怀孕生产的艰辛不是男人能够体会的。她折腾过一回,真的不想再折腾第二回。可一想到腹中的小生命,它都来了,还能不要?忍心不要?

“再去医院确认下放心。”鲁子敬测过身来,“鲁越一直嚷嚷要个弟弟,这下要高兴了。”

姜小柔可不像他这么乐观:“弟弟?到时候烦死你。”

鲁子敬:“养小狗呗,一只也是养,一窝也是养。她是佩奇,弟弟是乔治。”

姜小柔:“你倒是想得开,横竖不是你生。”

鲁子敬:“我是那种把孩子丢给你们的人吗?”

姜小柔面色稍缓。在带孩子这件事上,鲁子敬做得还是不错的,她在上海时完全不用担心。偏偏鲁越还就喜欢缠着老爸玩,妥妥的小情人一枚。姜小柔又想到了手头的项目:“本来我在哥伦比亚项目里表现不错,有机会独当一面,后面还有可能再去西班牙。我还想带你们去伯纳乌和诺坎普的。”

鲁子敬:“还有米亚托维奇的鞋。”

姜小柔推了他一把,仿佛回到当年独自在西班牙留学的日子。皇马展厅里那只米亚托维奇的鞋,正是他们爱情的开关。她把手放在小腹上,小祖宗诶,怎么就在这个时候来呢?一时间千头万绪,心乱如麻。

上午,姥姥带鲁越去公园玩,两人正好去医院做检查。下午,化验结果出来,确认怀孕,六周。

“六周,一个半月,那是什么时候进去的呢?”鲁子敬靠在椅背上,头后仰,面朝天,心里算着日子,居然有一丝的——自豪。对,就是自豪,换成表情,就是看起来有点欠揍的嘚瑟样。

“你笑啥?”姜小柔问。

“你看啊,我们都三十六了,不年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小蝌蚪还能顽强的冲破重重阻碍,于千军万马间杀出一条血路来直捣黄龙,说明什么?说明它活力十足。更厉害的是你。原本我们都觉得不可能了,当初好不容易起开的管道用过一次估计又重新堵上了,没想到它居然自己通了,敞开怀抱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你说神不神奇?通过这件事,我悟到了,凡事啊,还真强求不得。你看当年我们受了多少罪,且不说你,就是我,每个月就那么几天,憋时憋死,累时累死,压力还大。压力一大,就不容易成功。现在呢,没人逼着,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说明你这几年在我的滋润下生活美满,心情不错。这老二啊,该比鲁越还聪明,要是儿子就更完美。我算了下日子,一个半月,那不就是鲁越生日那几天?”鲁子敬一边分析一边难掩得意,“回去跟姥姥说完,正好提提建议,让她别每天水煮青菜水煮西蓝花水煮大白菜了,吃得我脂肪肝都没了。现在多了一个,要保证营养,要求改善伙食。对了,还得通知我爸妈一声。”

姜小柔:“你也别说我妈,你爸妈今年来过几次?这回有了老二,他们再不管就说不过去了。”

鲁子敬一阵无奈。他们家住城东新区,他爸妈住城北,二十多公里的路,地铁还没完全修通,住得远,来一趟确实折腾。

十年前鲁子敬跟姜小柔从北京回来,挑房子的时候,鲁子敬特地选了除了学校什么都没有的新区江边。当时他妈杨美华还不理解,说周边配套啥都没有,住那么远干啥?言下之意是离他们太远了。鲁子敬就说省得你烦。气归气,母子俩还是凑钱把房子给买了,大两居,全款付清。五年前交付,装修完、买了车,支付宝里剩下不到一万块。

不过五年来新区的发展证明了他们的眼光,先是地铁开通,地铁站离家十分钟;再是很多在城里买不起房的年轻人都跑来新区置业,五年前路上连车都没几辆,现在沿江广场一到晚上就跟下饺子一样都是老人孩子。除了远,应有尽有。

姜小柔:“小家伙一来,今年的计划都要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