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开东市(2 / 2)

“阿姐请说!”景帝心胸开阔,本就为此事苦恼着,自然不会拒绝他人的建议。

“吾认为,首先官府须得统一商品质量标准和规格标准,要求各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要符合‘官样’,如丝织类商品有长短、广狭、端匹、屯綟之差,严禁不符合官样标准的行滥、短狭商品入市交易。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固定月份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样加强质量管理和禁止非法牟利,有助于维护交易秩序。当然了,陛下也可确立相关法规,对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

景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听着。

“至于陛下所说的官署机构,吾认为两市分设市署准局是必要的,以保证公平交易和物价稳定。同时朝廷应对两市的开市和闭市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每日午时听得击鼓三百声,众人才能入市,待日入前七刻,听得击钲三百声众人必须从两市离开。还有陛下若同样能定了对市门的修缮和禁止在市中聚众扰乱等规定,都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还得再将商品分门别类设立专门的行,既便于市场管理又有利于市人交易。例如,可列东西二市,市内货财百十来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对米行、绢行、铁行等各行进行划分,同类货物售卖可专区一同售卖。”

刘沂凭借着优异的历史知识,又说到了唐朝的市籍制、商税制以及商品流通的公验、过所制度等,饶是见多了人才的景帝也被她的侃侃而谈震惊到了:“不晓得阿姐还有如此大才,真如妇好在世,是朕不识啊!”

“微言末语,哪能比得上武丁王后呢?”刘沂很是谦虚,毕竟自己只是多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累,不敢托大。

当然,在户籍制度上,刘沂隐去了“士农工商”这一条,她是有自己看法的。刘沂认为,在封建王朝,普通百姓本就处于阶级劣势地位,若再根据职业强行划分三六九等,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又何谈让所有民众过上幸福安泰的好日子呢?更何况工商从业者也是靠双手致富的,凭什么就得低人一等,世袭所谓的贱籍呢?

一旁的绾妃虽听不太懂,但也明白刘沂是帮着陛下出主意的,不敢再多加言语。

“既蒙陛下恩泽,不如就从撷芳阁开始整治吧,安乐也好为众人做个表率。”

刘沂毫不避讳,自己既然承了便宜弟弟的情,就理当为天子做些什么。

更何况,缴税纳税本就是国家经济根本,人越富往往贪欲越多,一想到现代富豪们层出不穷的避税法子,刘沂心想,还不如从源头上就杜绝此类现象!

“阿姐就不心疼征收大额的税收么?”景帝笑眯眯地打趣道。

刘沂也故作摇头晃脑念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阿姐好心胸!”景帝不禁为其识大体、推政策、不吝钱财的举动所动容,好感更甚。

而默默听着的绾妃却是牙贝紧咬,美眸睁圆的。哼,是想挡我父兄的财路么?自己读的书虽不多,但为和陛下有共同语言,《论语》也是略知一二的。长公主说这话,便是要带头削减众人的利益!绾妃心里打着小算盘,该好好提点父兄,早早抢占先机才是!

热烈讨论的姐弟二人自然没有注意到绾妃的小心思,待完事后,景帝急召近臣商议方才所谈的可行之处,没过一周,便有了定论。

在大臣的激烈争论下,为杜绝权贵在两市兴建店铺,与民争利,景帝下令规定两市的月租金不得超过500文,官办店铺或馆舍不得开设在两市,从而保障两市的健康发展,同时,又相继颁布了若干保护普通百姓的规章制度。

就这样,在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管理的作用下,两市交易日渐活跃,声名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