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母子(2 / 2)

卿卿入君怀 简欢 1624 字 1个月前

晏远南恭敬地行过礼,母子二人才开始说话。

“已经三日了,云露院那位你打算怎么处置?”

严老太太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道。

晏远南自然知道说的是谁,却因早年的情分在心中如秤砣压着,一直借口军务繁忙整日都在外头,等到二更才回来。

既然严老太太主动提了,他也没法囫囵躲过去,思索片刻后道:“母亲如此说了,儿子也不能不处置。况且此事的确是音素做的太过,既然是柳家要借人,为何不早些说,偏凑到太太生产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差点误了大事,此等罪过必须要罚!依儿子看,就罚她......去城外的于家庄子上思过。”

听到这话,严老太太似乎是有些愕然,抬头看着他,半晌没作声。

晏远南被她这眼神看的心里有些发毛。

“母亲是觉得儿子处理的不够妥当?请恕儿子愚笨,还望母亲直言。”

严老太太沉默以对,等到晏远南以为她快要睡着了,才听到她轻浅的冷笑一声:“你离家多年,在我膝下受教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既然你已有主张,何须问过我?”

严老太太是有过儿子的,只因三岁时染了寒疾不幸夭折了。

伤心过度的严老太太再也无法生育,原本当时的晏太公爷想另纳贵妾进门续上香火,可晏老爷拒绝后独自出门去半月有余,半月后从外头带来一名七岁的男孩,说是当年年少之时和奶娘的女儿有了私情,在外生下的儿子。因不愿意另聘妾室,而奶娘的女儿已经患疾病早逝,奶娘又年纪大了照顾不了孩子,所以晏老爷将他带回来养在严老太太名下,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晏远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了晏家,没有生母的陪伴,嫡母也从未苛待过他,付出心血悉心教养十几年,终于长成了能承担晏家重任的少年。

晏远南是感激严老太太的,她出身名门,见识长远,能有宽阔的胸怀容人所不能忍。

晏家落魄时举家外放昌州,他失了柳家的亲事,严老太太请人相看婚事,前后忙碌一手包揽,等到余氏进门三载,晏老爷去世后,她才将中馈交给媳妇,自己整日诵经念佛,不问家事。

且当初新帝还在昌州乡下做郡王时,她就曾提点他要找时机投靠;也是在京都封官分级时,告诫他万万不能恃功生傲,要低调行事,小心办差.......这么多年以来,他唯独在柳氏这事上破了诫,没有听严老太太的嘱咐。

可即便是从信中知晓纳了柳氏进门,也从未见严老太太这般冷脸以待。

她是真的动怒了。

晏远南一愣,脑中想过许多事,待反应过来时严老太太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他赶紧撩袍跪下告罪:“母亲这说的什么话,岂不是让咱们母子离心生分了?母亲有何话尽管说,我必定听从母亲的教诲!”

严老太太眼睛瞥了他一眼,并不觉得比起从前一般的诚恳,倒多了几分官场人惯用的冠冕在里头,于是无奈地摇摇头,摆手道:“你如今大了不比从前,是一家之主,想做的事以你的心思做无甚大碍,可有些事我不明言不代表我糊涂、不晓得,那柳氏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我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何必弯弯绕绕的弄这些假模假式的东西?只要她安分守己,做好妾室的本分,我断然不会对她如何、也不能叫旁人将她如何;可若是她不安分、肖想不属于她的,或是想踩着晏家的头攀别头的高枝儿.......我就是头一个不答应!”

晏远南听了这番话,心头一惊,满脸的惶然,更是急切道:“母亲的心意我明白,可音素她......她也是个苦命人,当初她也是被柳家逼迫嫁给那昌平伯,如今跟着我才过了两年好日子,我也是念在当年的旧情上才对她格外宽恕些.......”

男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已经认定了、执着相信的事。

严老太太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没有在这上头多过纠缠,而是叹了口气,缓声道:“你对她的情意我也看在眼里,否则当初你要纳她进门时我便是冲到御前也是不许的。”待被宋妈妈服侍着喝了口茶缓了口气才继续道:“可如今清柔的事你也看到了,她明摆着就是不想让正室太太的嫡子降生,可怜栗哥儿,若不是他姐姐拼死跪求,哪来的哥儿?你哪来这康健活泼的小儿?”

由此晏远南心里便想到了方才在襁褓中还对他呵呵笑的幺儿,对余氏和晏栗的歉疚又添了大半,没了方才的假模假样,容色惭愧,跪着不出声。

“当初你父亲不愿意纳妾,为的就是怕有其他的孩子,怕你自卑作祟,平白的受委屈、遭冷落,更是亲手交到我的手里,叮嘱我将你抚养成人,不可另眼看待了你。如今你也是作父亲的人了,难不成还体会不到他的一番苦心?还要让你的儿子再遭一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