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孝泉还想再说,却听晏晗打断他们的争执:“好了,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这么好的出行,可别坏了好心情,你说是不是?”
孙婉宁听了劝没有再争摔下帘子坐回马车。
晏晗为了安抚她,将车上备用的吃食端出来给她:“这是新做的牛乳山药糕,最是香甜又不腻口,你尝一尝?”
见有吃的,孙婉宁顿时喜笑颜开:“还是晗姐姐最好了,不像二哥哥,就知道欺负我,一点也没有兄长的风范。”
外头传来孙孝泉刻意的咳嗽声,似乎是为了提醒孙婉宁注意用词,谁知孙婉宁不但没有住口,反而故意朝孙孝泉的方向道:“可不是,真希望晗姐姐是我的嫡亲姐姐,这样就不用受某些人的气了。”
这样孩子气的举动逗笑了晏晗。
孙婉宁尝过牛乳山药糕后,注意力就放在了吃食上,追着问晏晗做法。
晏晗道:“祖母近来食欲不佳,我娘也因为孕吐吃不下东西,所以想着法儿逗两位吃点东西,这牛乳有营养又入口适宜,山药则补气顺气,所以我将山药蒸熟压成泥,牛乳用冰冻过,和紫薯泥一起包在山药泥里,在茉莉花碎里滚过后就成了,闻着不但清新,吃着甜丝丝的又不腻,做法也简便,你也可以给候祖母与伯母做一做。”
“听起来好像听简单的,不过.......”孙婉宁笑道,“论这做糕的手艺,还是晗姐姐你做的最好,我好像无论怎么学,都和你做的差了点味道。”
晏晗笑着道:“这事讲究熟能生巧,慢慢来不用急。”
因为车上是两个娇小姐,车夫不敢驾驶太快,孙孝泉瞧见前面有晏家的外庄,于是让车夫停下,隔着帘子询问晏晗:“晗妹妹,前面是晏家的于家庄田,不然咱们在这里歇一歇吃杯茶再继续赶路,现在时辰也还早,想来不耽误事。”
晏晗表示同意,一行人先去了于家庄。
于家庄是晏远南封官时新帝赏赐分拨的庄子,距离盛京不远,也是晏家在外最大的庄田,占了田山的大片,每逢年节上的供给大多都是从这里出的,更别说年末的大节,更是山珍家禽无一不缺。
听闻晏家的姑娘途经来此,早有人禀告了庄头,晏晗一行人在厢房主间里吃茶时,庄头带着人来了。
“小人于收勤,见过姑娘。”
为首的于庄头,年近四十,模样周正,穿的比身后的几人要好些,一下就能分出首尾来。
“小人少年家中排行第二,姑娘也可以叫我于老二。”
晏晗知道他和廖妈妈是一家子,撷琴是他的女儿,如今因为撷琴的事廖妈妈被撤了厨房采买的肥差,撷琴也被‘送’回家里待业,她可不信于老二不知情。
可若是知情还能这般对待自己,这人要么是正直,要么就是心机深沉。
晏晗宁愿相信是后者。
晏晗同意来这里也并非是想歇脚,主要是想问问听竹娘和舅舅的事。
问及此事,于老二笑呵呵道:“请姑娘放心,这二位是老太太吩咐照顾的人,小人怎敢怠慢。他们自从盛京送来,就安置在西庄上住着,孙平略通些文墨,安排的是统计活儿,那孙妈妈也是定期让庄子上的大夫有看着,如今已然是大好,甚至能做些简单的活了。姑娘要是不放心,小人让人将他们二人请来与姑娘说话。”
晏晗考量片刻,揣度这于老二想必也不敢谎报,况且请他们来要耽搁不少时间,自己毕竟不是一人在此,不好叫孙家兄妹和表兄也陪着等,于是摇摇头:“无事,只要照看好即可,你是晏家的老人了,自然无不信任。”
一行人喝过茶歇了歇刻钟就辞别于家庄田,继续往清水庵方向去。
*
清水庵虽然只是个庵堂,却是因为一些传说而闻名。
这庵堂创始者是几百年前的一位公主,那时候大盛朝还未立世,当时五国纷争,又有十来个自立朝堂的‘小国’从中掺杂。
其中有个叫历朝的国君,因为与王后恩爱从不纳妃,十几年只孕育了一位德安公主,王后自羞,想要上吊自尽,这样国君就能娶新王后,再孕育继承人。
被公主救下后,公主道:“不是母后的错,是女儿的错。女儿原本是在世子出世后才能来到世上辅佐,可我却先行一步,阴差阳错到了这世上,由于女儿的过错导致世子无法降生,所以女儿不能继续做公主,三日后女儿会离去,等修建好庵堂供奉观音娘娘三年,三年以后世子就会来到父王和母后身边。”
这德安公主离开历朝后三年,果然王后怀胎十月,而后诞下了一位继承人。
举国欢庆之时,国君派人去接公主回来,公主却拒绝了,并表示:“观音娘娘说女儿的过错需要侍奉终生,为了承诺我不能离开这里半步,所以父王母后从今往后就当未有过这个女儿。”
原本是普通的庵堂,有了这么一层近乎于神话的传闻,一下子变成了无子求子妇人们的常来求拜供奉之地。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或许这神话是否是真的并不重要,只是求心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