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中国北京,中关村北街过街天桥。
这是一个春夏之交,暖风怡人的下午,街边新长满绿叶的柳树在微风的吹送下静静浮动,空气中弥漫着升腾的水蒸气的气味,像是路边的小吃店门口刚揭开的那一屉一屉杭州小笼包,带着食物和这世间万物的清香被加温以后吸进肺里,这热度让人满足。
路边,一个身材微胖的白皮肤孕妇,身穿宽大背带牛仔裤,拖着一个白色小号旅行箱,经过飘着杭州小笼包以及兰州拉面等美味香气的小吃店,在那排新长满绿叶的柳树箱子不知是装了什么,显得格外沉重,使得箱子底下的那两个小轮子在经过水泥板上的凹槽时,发出格楞格楞的充满律动感的声响。
裴娇娇伸手把额头上从发带滑落下来的头发往耳朵后面捋过去,然后两只手一齐拽着箱子沿着陡峭的斜坡往上爬。她特意早一点过来,赶在下班时间到来之前占据好一点的位置。这里是海龙大厦出来的客流到达北边公交车站的必经之路,一个傍晚的销售额甚至比整个白天都多,这是来这里摆地摊的每一个外地小贩们心里都知道的普遍秘密。不过,越是赚钱的地方,也就越危险,城管几乎每天都来,因此娇娇心目中的理想位置,是离下天桥出口近一点的位置。又不能太近,以免城管一上来就先抄她的;也不能太远,即要有预警的时间,又得随时为逃跑留好后路。所以这个位置的拿捏,成了一门很深的学问,绝对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
娇娇从箱子里拿出那些小商品摆好,肚子就开始饿了,刚刚从住处出来的时候是吃过的,才走了一会儿就又饿了。现在她一天要吃六七顿饭,而且每顿饭都吃得特别多,眼看着自己的身子一天天地圆了,她对自己发出了那句真实的感叹:
“我真的成了一个饭桶了。”
娇娇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摊位,今天来的都是一些平时没见过的人,陌生感此时特别强烈。她没想到这一行的流动性这么大,最近好像很少能遇到那几个经常在一起摆摊的人了,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转行了。
娇娇心想:生完孩子我也得转行了,不能老是干这个,经常被抓不说,也没有任何工作乐趣可言。
娇娇出来摆地摊完全是迫不得已,要不是自己大着肚子不好找工作,她是不会选择干这个的。她又看看其他摆地摊的人,这些人当中,又有哪个是心甘情愿想干这一行的呢?不都是被生活所迫吗?
虽然今天的气温很不错,不冷又不热,但是娇娇还是预感到某些反常,她说不上来哪里不太对劲,也许是饿的,也许是今天遇到的全是陌生的同行,她也想不了太多。眼下,她正忙着跟客人砍价还价,她这批会发光的手机链销量还不错,一不小心又引领了一次潮流。
娇娇似乎有一种本事,那就是预感会火的本事。先是卖“吉祥号”,结果卖火了,然后是卖卡通发卡,也卖火了,后来就连她误进的一批钥匙链都火了。现在她又做起手机链生意,这种会在手机来电的时候欢快地闪烁的小东西,让她再一次财源广进。娇娇总结了原因,一是她的眼光独到,可以预先判断市场趋势;二是她的销售技巧,那就是以身作则。一个美女售货员,她自己本身就是个活广告,所以无论她卖什么,她就亲自用什么,这种现场的示范作用成了最好的广告。
想到这些小东西的销售技巧,娇娇的心里就开始洋溢起自豪感来,再加上某个男顾客买完东西竟舍不得走,站在不远处朝她痴痴地看,使得娇娇暂时缓解了饥饿感,开始不好意思起来。想不到她现在这么一个素面朝天的大肚子孕妇,也能吸引男青年驻足偷看。
“那我要是瘦回来,然后再好好化点妆,他还能活吗?”娇娇在心里跟自己开着这样的玩笑。
男青年的偷看使得娇娇忘记了她刚刚预感到的反常,这一点疏忽害了她,因为就在下班时间到来之前,就在娇娇开始卖东西不久,几个城管就从楼梯的一端爬了上来。等娇娇反应过来想要收拾地上的东西,已经来不及,城管已经一只脚踩在她的小毯子上了。
娇娇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城管那严肃的脸,再看看旁边忙着收拾东西逃跑的同行,顿时傻了眼,刚刚的反常感看来是真的。
娇娇明知道东西是保不住了,但是她总得说点什么,习惯性的:“城管大哥,原来这里不许摆摊呀,我现在才知道,以后不来了还不行吗?你放我一马吧!”
城管这次没有给眼前这个姿色不错的孕妇面子,尽管她在装可怜,而且她直嘟嘴的样子真的很可爱:“你别跟我装了,我观察你好几天了!”
“那你放了我这次,以后大不了我不摆了还不行吗?”
“不行,赶紧收拾东西,跟我回队里接受处理。”
“怎么处理呀?”娇娇问这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寻找逃跑路线。
“没收违法所得,接受批评教育!”
“叫你呢!”娇娇骗了执法人员,获得了短暂的逃脱时间,她扔下那些可爱的小东西,还有她的宝贝旅行箱,不顾一切地撒腿就跑。
娇娇的举动连城管都惊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大肚子的孕妇,竟能跑得如此之快。等他回过味追出去的时候,孕妇已经轻松地跑到天桥城管直攥拳头。
生意做不成了,那飘着香味的小笼包也没心情吃了,倒霉的娇娇只好先回住处去,去找一点吃的,然后想想以后该去哪里才不容易被抓。
当娇娇挺着她硕大的肚子回到她那不再冰凉的小黑屋时,娇娇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当她确认自己的门锁被撬得稀烂的时候,她开始明白她今天的反常感,不是来自于今天会被城管抓,而是眼前的这场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