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意外(2 / 2)

柳北道:“你先说来听听。”

在希月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她发现事情竟是她从没预料到的那样。

故事的开头和柳北之前在密室中手册里看到的差不多。

有位姓王的秀才进京赶考时偶遇了回京的玉匠的孙子李志和希月,他半路钱财被盗,幸而得这二人接济,一路相伴到京城。在路上,听说了两人的坎坷故事,为他们的勇敢和情意所撼,唏唬之余,便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话本。

京城分别,李志带着希月回了家,二老虽欣喜几年不知音讯的儿子回家来,但父母因希月的过往,死活不允二人成亲,两人无奈,李志承诺想办法说服父母,希月只能先回了家。

希月家仍是家徒四壁,当年父母卖了她也没有让日子好上多少,如今她回了家,全靠希月在富贵人家做妾攒下的银钱过活,见家人毫无愧疚心安理得地享用,她的心中满是悲凉,李志,成了她唯一的希望了。

他们常常背着偷偷见面,互诉衷肠,李志见爱人因他日渐消瘦,提出私奔,希月却并不同意。她知道,

李志为她付出良多,她不会让他背负不孝子的骂名,也不想李志夹在中间为难,甚至萌生了静悄悄离开此地的念头。

转机很快就出现,姓王的秀才科举一飞冲天,得了殿试第九名,皇帝听说他的话本写得好,很赏识他,给了他翰林院编修的官职。因他写的话本,就连皇帝也大为赞赏,一时间,他的话本颇受追捧,加之情节跌宕引人入胜,被说书先生翻来覆去地在茶馆日日宣讲,书局的话本册子一本难求,他的话本故事也在市井广为流传。

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当属他在赶考路上创作的爱情故事《紫镯缘》最打动人心,尤其是,听说它是真实故

事改编。

热心八卦的京城百姓神通广大,很快就锁定了男女主角,见两人因父母之命无法在一起,纷纷指责他们拆散有情人,如此浅薄又不通情理,连带着,他家的首饰都卖不动了。

眼见众人指指点点,首饰铺生意也一落千丈,李志又闹绝食,李志的父母迫于压力,终于答应了希月进门,在全城百姓的见证下,希月被李家八抬大轿抬进了门。就连因话本而促成良缘的王编修也是李家的坐上客,让李家的这场亲事倍受瞩目。

成亲那日,李志把那只紫玉镯戴到希月手上,并取名叫‘希月’。

这段姻缘始于李志父母的妥协,希月明白,这终成眷属的日子来得有多不易。要想后半生顺遂,必须要让公婆满意。

尤记得成亲后的第二天,婆婆私下把她叫到面前对她说的一番话。

“我们两家本是邻居,你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我一贯以为你虽深陷泥潭,但还能识大体,万万没料到,你以残花败柳之身勾引我儿,累得他为你盗玉镯,扮下人,让他非你不娶。你扪心自问,一个妓,一个妾,如何做得我清清白白的李家之妇!”

“我这种眼里容不下沙子的无知妇人做不得你的好婆婆,你,好自为之罢!”

婆婆眼神锋利如刀地盯着她腕上的紫玉镯,恨不能去撸下来才好。

她知道她不配,可再不配,她也嫁进来了。为了李志,她也得尽力忽略公婆的不喜,做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儿媳。

她把紫玉镯脱下,不舍地摸摸。她知道,如果她识趣,就应该把紫玉镯交给婆婆,可她舍不得,这是他们两人爱情的见证,是李志亲手为她戴上的,她绝不会还回去。

她操持家务,什么都亲力亲为,孝敬公婆,低眉顺眼,总想着,日子久了,公婆总归会看到她的一片心。

李志有些心疼她,她却劝他莫管家里的事,若他插手,她的日子更会不好过,只要他操心铺子就好。

就这样过了一年,因为李志的好名声,首饰铺的生意越来越好,因为希月的付出,公婆对她态度也有所和缓,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几次,婆婆还询问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儿。

她暗自欢喜,以为这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应。

一天夜里,她照例给婆婆烧洗澡水,她提着木桶给她送去,不料走在檐下,忽感不适,脚一软摔倒在地,热水也淋了半身。

热水灼痛着她的腿,更让她惊恐的是,她的小腹抽疼,好像有什么东西顺着腿间流出。她不敢深想,无力地捂住腹部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