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永嘉帝第五子能够幸免于难,全靠当时的靖康侯郑钧偷天换日,将他救了出来藏匿妥当。
景泰帝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封郑钧为靖国公,一时间,靖国公府成为陈朝最荣耀的门庭。巧的是,圣旨到时,夫人李氏刚生下了靖国公的第二子,漪宁。
“奶娘,为什么还不传膳啊?安儿好饿。”四岁的涟安奶声奶气地问道。
“公子,夫人给你生弟弟呢!”王氏蹲下来摸摸他的头。因为靖康侯的封号被夺了,他们平日里都是叫公子。现在老爷晋了国公,很快他们都要叫世子了。
“弟弟?我可以见到弟弟了吗?”涟安瞬间兴奋地睁大眼,他盼了好久的弟弟终于来了!
“现在还不行,等明天。”王氏也不好和孩子解释小公子身体羸弱不宜探视。
“公子等着,奴去厨房看看。”两件大事赶巧在同一天,府里这会儿正手忙脚乱,看来今晚是顾不得这
边了。
此时的涟安欢喜地拍着手,期待这明天与弟弟的相见,全然不知命运的齿轮将会把他轧得血肉模糊。
涟安六岁时,已经开蒙,府里请了致仕的大学士来授课,他很聪慧,虽年纪小小,不但能知其意还能举一反三,常常有独到的见解,令夫子很是欣慰。
课后他常常跑去母亲那里看弟弟,自从弟弟出生,母亲便亲自照顾这身体不好的弟弟,他因课业繁忙,母亲又分神照顾弟弟,导致与母亲疏远了些。
他很喜欢和两岁的弟弟玩,粉粉嫩嫩玉雪可爱,就是走上几步就要歇一歇,一次,他们一起玩儿时弟弟不小心摔了,母亲训斥了他,严令禁止他再带着弟弟玩儿了。
漪宁三岁那年,病情加重,府里遍寻名医,连御医都束手无策,断言早夭,靖国公招儿都想遍了也无济于事,万般无奈之下请了青云观的长山道长来府里一趟,那道长只摸了摸山羊胡,摇头叹息。
“小公子福气太薄,恐怕活不了多久,为今之计,恐怕需要借福,借福需借血脉相连之人才有效。可这一借福便改了这原主的命运,实在不是什么好法子。”
“借与不借,全在国公,望慎重。贫道言尽于此。”
靖国公在厅里枯坐了一晚,早上回到房间,见李氏双眼红肿地一直守着小儿子。他嘴唇动了动,终于艰难地吐露了思考了一晚上的结果。
“我今天就递折子,请封漪宁为世子。”
原本在他晋了靖国公时就该上奏请封嫡长子涟安为世子,可那时他风头无两,树大招风,就怕太过引人注目被人嫉妒眼红,孩子还小,所以这等请封的事就想缓几年再说,哪知,这一缓,福气就落到了小儿子身
上。
李氏看了看虚弱的漪宁,轻轻地点了点头。涟安不过失去一个世子之位,漪宁却有可能活下来,这笔买卖,是个母亲都知道如何选。
景泰帝准了折子,漪宁竟奇迹般地开始好转,靖国公带了厚礼去了青云观,长山道长却避而不见。李氏对这失而复得的小儿子越加疼爱,而国公府的下人摸着风向开始私下里对大公子有所懈怠。
“夫人,大公子整日奋发读书,也常得夫子夸赞,可有那不长眼的刁奴时常怠慢,私下里嚼舌根。”
“可怜一个国公府的嫡长子,昨日竟被来做客的张侍郎家的庶子嘲笑欺负。”
“夫人,大公子是您的长子啊,求夫人主持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