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和氏璧的前世今生(51)(2 / 2)

安觉便把纸放低了些,保持着和自己的脸一样的高度。

张健深锁眉头,猛然高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天下太平,这四个字真的浮现在这面玉石镜上了!这真是太神奇了,光的折射,竟然能做到这种程度?!”

安觉没看到,心里痒痒的不得了,立即要求和张健更换位置。他们交换位置后,张健先后调整了好几次角度,玉石镜上才又重新浮现出了四个大字。

“太神奇了,简直就是神迹!始皇帝真是太厉害了,能想出这种方法来宣扬自己的皇权,并将神权和皇权融为一体,这的确是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安觉禁不住赞叹,“这东西能保存到现在,恐怕也是因为历朝历代流传着它的传说。只可惜,它真正的使用方法没有被流传下来。大约是当时的人忌惮它出现的神迹,秦始皇死后它再没有浮现过文字,所以没有人敢说……”

张健喟叹:“小觉,真正厉害的是你。这玉石镜的秘密被你无意中破解,只怕又要在考古界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安觉耸耸肩,无所谓道:“待会把沈阳故宫的院长请来吧,我亲自和他说,这个功绩我可没打算一个人独占。说来也是我运气太好,今天这日光的照射角度,以及我站的位置,恰好吻合了它的工作原理,否则就算来来回回无数人站在此处,也不可能发现这个秘密。而且平时这个地方,正好是立着颐和殿文字介绍牌的对吧。”

“是啊,的确是太巧了。”张健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

安觉稍事休息,又思考起嬴政之印的秘密,“刚刚玉石镜给了我一个启发,嬴政之印之所以被分为三部分,有没有可能不是刻意的,而是不得不那么做?光的折射可以人为,但有时候大自然造就了很多人类无法解释的事情,例如一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哪怕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但想要复原或制造出来却难于登天。这三部分的玉石虽然同源同根,却不可能具有完全一模一样的肌理和晶体结构,那么工匠在制作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为了保持它原有的特性而做出迁就。”

“因为古代的工匠在雕刻技艺中更信奉浑然天成和顺势而为,你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张健赞同道。

安觉从储物戒里拿出嬴政之印,“既然它被拆解成三个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当作三个不同的个体来分析呢?”

“逆向思维?”

“不错,原来的思路不对,那就该换一条新的。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行?”安觉小心翼翼的把嬴政之印的第一部分捧在手上,放在阳光下照耀,翻来覆去,变换不同角度,认真仔细的查看起来。

就在她愁眉不展的时候,张健突然跳了起来,按住她的脑袋,轻轻扭动她的脖子,“你往右上角那边看!”

安觉顺着他指示的地方看过去,倒抽了一口凉气——只见颐和殿的屋顶房梁处,出现了两行黑色的字,看字体应当是小篆,但因为影像模糊,他们无法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