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觉啊,有一个好消息,我们知道精钢印上印文中的周葛夫是何人了!”张羡林激动的说。
安觉立刻从**坐了起来,“太好了,他是什么人?”
张羡林语调平缓的娓娓道来:“说来也巧,我们最近刚好在研究一个课题,是有关汉代重农抑商的历史资料,刚好有位研究员看到过周姓商贾的一段记录,在标签上写了那么一笔。我让他们查找周葛夫时,这人就想起来了,很快在周姓商贾的条目中找到了周葛夫。原来,此人是世家子弟,因为在徐州一代兼并土地,并且善于贩卖马匹,积攒了不少钱财,后来因为拥有大量的徒弟和佃户,富甲一方。周葛夫曾经想要为儿子买官,但却没有成功。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都不高,但这个周葛夫以吕不韦为榜样,曾经用钱资助了好几位官员,做了不少实事,也算是个有抱负的人。根据我们调取的地方志,‘周葛夫终令’精钢印的确存在,是周葛夫的儿子为了铭记他的遗愿和嘱托,因此请人刻了这枚一个小印,时刻揣在兜里,用于警示自己的。”
“那周葛夫的临终遗言到底是什么呢?”安觉问。
张院长笑道:“你急什么,我还没有说完。这周葛夫出生世家,却没有做官也是从商,是因为他看出来一个家族要兴旺没有钱财做底蕴是不行的。所以他甘愿沾染铜臭,也要多多赚钱。他还曾经资助许多文人结社,帮助他们实现抱负和理想。周葛夫死后,他的终令和平生所得被几个儿子抄写成了一本书,存放在周家祠堂,供子孙后代瞻仰。但这本书应该已经遗失了,所以具体有多少内容,暂时还无法得知。”
“唉,绕了这么大一圈,您不是白费口舌嘛。”安觉无奈地撇嘴。
“嘿你这丫头,我们可是经过了重重查证才找到了一点线索,怎么,你还瞧不上?”
“不不不,我不敢,张院长您言重了,我就是有点心急。”
“你急什么,我还有线索,这本《周氏祖训》虽说遗失,但周家子孙口儿相传,也流传下来了一部分内容。徐州当地的古史研究员特意找到了周葛夫的第43代子孙,询问起这件事,那位百岁老人告诉了他们几句话。”
“是什么,您快说!”
张羡林笑骂:“你这丫头不是一贯稳重吗,催什么催?他那几句话是这么说的:周氏子孙立足于世,当无财作力,稍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其次,以末取财,用本守之,勿因财小而不为,勿因财大而失心。固守本心应宛如风吹磐石而不动,始皇印玺在前,也能心如止水,平淡无波。”
安觉惊讶而兴奋:“最后一句,是不是提到了始皇印玺?!”
“不错,这句话应该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夸张的比喻,用来警示后人的。”
“不,我认为没这么简单!您把周氏祠堂的地址发给我吧,等这边告一段落后,我想和师兄亲自去一趟!”安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