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都纷纷散开,重新坐在弘文馆中学习了,江浸月摩挲了一下下巴:
“总是单单闷着读书,只怕是会读傻,既然是学习,定要互相切磋讨论辩驳一番,才是真理!先生,可否想办法给隔个场子出来,最好是露天的,像这个院子一样,可以供学子们交流。”
谭渊立刻点头:
“我也正想着这事儿呢,哪知小姐的心思跟我撞到一块去了,今日我就去做个规划来。”
江浸月点点头,转头看向院中仅剩的四人,笑了一下:
“今日我倒是多允了一个名额出来,实在是四位在利民这方面的见解独到,不相上下,唉,我是哪一个都舍不得。”
“这篇唤做民为本的策论是周郎写的,不知哪位是?”
穿着一身麻布长袍的学子站出来,他眉眼坚毅,显得正直端庄,腼腆地脖颈发红,只是被黝黑的肤色给遮盖住了:
“敝人周翊然,请小姐安。”
声音微微颤抖,感觉到江浸月的目光温和的扫过来,忙又低下了头,他长得不好看,没得让小姐看见了糟心。
江浸月眨了眨眼,腰部有些乏累,素问离得近观察的清楚,连忙让人拿来几个软枕垫在自家小姐身后。
江浸月舒了口气,顿时觉得放松许多:
“诸位都坐下吧,今日我同各位还有的聊。”
几人规规矩矩坐下,不敢有半点的放肆。
“周翊然啊,你这篇民为本,给大家讲讲吧,我也正好听一下你的见解。”江浸月命人将策论递给他,坐在那处,温和地笑着。
周翊然展开策论,站起身:
“在下对这个民为本的思考,来源于先前长公主殿下颁布的几条新策,小姐愿意收纳流民,还愿意给予荒地,免除一部分赋税,正好说明了小姐的仁德之心,于是在下便在如此的基础上,又想出了一些。”
虽说是江浸月冒充长公主在安北郡内定下的,却也不妨碍江浸月被认可的高兴。
“既然民为本,那么属于百姓的民生就是最重要的,这个放在第一,如何保障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要让百姓有归属感,吃饱饭,让其有耕地可种。”
“要让百姓不会遭受冤屈,这样才能让百姓们相信官府,给予官府支持,如此一来,官府处理事情便更加方便,有什么策令,百姓也会优先听取并且支持。”
“第二点就是将策令落实到实处,各级官府和朝堂,都要一层一层往下监督,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
“最后一个就是百姓的荣辱观,凝聚力,我们都知道,一根筷子易折,每多增加一根筷子,掰折的困难程度就会增加,是以,百姓明确了什么是荣辱,凝聚力,同官府就能相辅相成,大鄞也会更加富强,很多官员都会忽略百姓的力量,其实百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周翊然顿了一会,低声道:“纵观历史格局,哪任朝代更替,不都是百姓从后推波助澜,领导者以民心定天下呢?”
江浸月拍了拍手,喜上眉梢,病了几日,眼力倒好了许多:
“好!周郎这一番言论,真是妙极,好一个领导者以民心定天下,我果然没有看错眼!若你日后入仕,定然能做出许多功绩!”
“做出功绩非在下所愿,在下只愿日后有更多百姓不必遭受颠沛流离之苦!”周翊然有些羞涩。
话刚落音,江浸月就开口了:
“周郎啊,若不能做出功绩,你又如何能往上一步步爬呢?只有站在更高的庙堂,才能解天下之忧,百姓之困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