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嫁的事情,江浸月回去之后就同江浸云说过了此事,若有人同她提及此事,便暂且先不必慌张,后宅婚嫁之事,最后一锤定音的基本上都是老太太。
老太太手上也是有一本账的,况且目前江家,早已不是鼎盛时期可以让适龄女子随意匹配婚事的时候了。
毕竟想要保护好江家多年积累的财富,也并不是个容易事。
停完灵后,徐氏的棺椁就连夜送回云中江州的老家,入江家的祖坟了。
得亏棺椁里面没人,不然江浸月非得再闹一场,徐氏本就讨厌江家众人,还把她葬在江家,岂不是恶心人。
这些日子,江浸月命令李执马不停蹄地将燕山府翻了个遍,也不知是那些人太过于神通广大还是其他,倒真没露出一星半点的马脚来。
让李执都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江浸月反而放下心来了,因为还有一条消息,那就是安嬷嬷也不见了。
安嬷嬷和秦嬷嬷都是徐氏的亲信,是以,江浸月更相信是徐氏熟识的人,将其带走,至少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江浸月将徐氏的牌位供奉在锦阁后,每日都让人打扫主院的物件,务必使院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阿难在旁边继续誊抄江浸月圈出来的位置,然后阿善则是在整理对不上的页面,这些账本都是有些年头的,很难想象有人会将其保存得这般完整,上面的自己清晰可见。
素问这几日在盯着徐氏的嫁妆,徐氏的嫁妆不多,但是胜在那些物件精美,价值不菲,江浸月也只是想留几件在自己手中,充作对徐氏的念想,剩下的便是全部给江浸云添在嫁妆单子里。
当年徐氏嫁进来的时候,因为低调,于是大家便默认为这些陪嫁的物件不值钱,听说是有一次诉春去主院的时候,意外闯进库房,发觉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随后只悄没声息地告诉了宋姨娘。
整个江家也只有三兄妹和宋姨娘知道嫁妆的详情,这也让宋姨娘对徐氏的家世产生好奇,按照道理来说,一个没落的商户,是不该有那么些好东西的。
不过现在徐氏既已身死,她便不再纠结这些东西了,只贪恋着徐氏的嫁妆。
这几日茯苓都在努力的算那三本账目,对她而言好像有些费尽了。
江浸月也不在乎,好不容易把那一箱子账目整理完,整个人都累的没了人形,当即到头呼呼大睡一场。
整个锦阁都陷入了宁静。
李执因为做错事情,挨了江浸月好一通怒火,几日不敢出现在她面前,等江浸月睡醒的时候,知道有事情吩咐他,老早就将花枝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几乎让因为旁事荒废掉的海棠后花园焕然一新,江浸月瞧见的时候,脸上也多了两分喜色。
秦嬷嬷将信交给江浸月的时候,其实拿不准是否要将那些事情都如实告诉江浸月,但是想到徐氏的叮咛和嘱咐,还是选择闭口不言。
毕竟现在太太已经安全了,再纠结这些反而是给小姐带来一些不安稳的因素,她还是老老实实伺候在小姐身边,让那些牛鬼蛇神都离小姐远一些才是。
江浸月将信封打开,上面清楚地写了一个大字——“安”。
到现在,江浸月才如释重负,将心里的大石头落地,那是母亲的字迹,想来应该是和自己所预测的。
先前她总觉得自己身边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徐氏走后,她反而只觉得更自在了些,连带着这几日派人去寻甄大夫,也没了踪迹,百草堂只说是没有这位医术高超的甄大夫,倒是有位“贾”大夫,也是同样的艺术精妙。
阿难仔细辨认过了,这两位大夫,倒是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浑身的感觉,截然不同,倒像是一位兄弟似的,可这位大夫却说,他没有什么兄弟。
最后传到江浸月耳朵里,江浸月恍然大悟,随即却又笑出声。
真真假假的,不过都是顾着徐氏,确实太巧了,倒让江浸月对那幕后之人多生出两份敬佩来。
账本都让李执带走了,李执带来的也是一封信,从槐花巷送来的,上面只有一个字“妙”,这应当就是长公主霍情对她的认可了吧?
一步一步引导江浸月,如同上辈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