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修罗这一年,他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以前那个高桥乡的无赖,现在已经人模人样的,哪怕他就是站在官员面前,也敢挺起脊梁。
这一切,都是修罗带给他的,他一辈子不敢忘。
“狗蛋……哦不,白遇秋提议,按照咱们家乐福的样子,再开一家分店。太子妃,您意下如何?”
修罗见到帐本齐整,合上帐本深思了一会:“我们的家乐福才开没多少时候,不敢冒然开新店。而且新店的选址,更不应该马虎和大意。必须要顾及到人流以及客源。不如这样,你们先寻找一下第二分店的地址,然后再实地考察一下,确实几方面都合适,再开分店。”
高大赖点了点头:“小人也是这么想的。”他又想起一件事情,“还有,咱们现在的粮食收的越来越多,需要一个更大的仓库和储存的地方了。”
“只不过……”高大赖思忖了一下,开口道,“买这么多的粮食,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东宫在储粮以备灾年时候抬粮价的说法了。”
修罗笑了一笑:“这件事情很好办,从现在开始家乐福不再收粮。以慈幼局的名义开始收粮……”
高大赖连忙点头:“小人明白了。”
“慈幼局里几个老人家准备试验几分地,已经开始了吗?”修罗又问道。
试验种地,不是一年两年能成的。修罗见到几位老人家热情高涨,也很乐意提供帮助。
“已经开始了,几分地都划分到了个人,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意愿和想法去种地。等到夏收或者秋收看各自的成绩。还有,高桥乡的水渠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修罗与刘重照听完,各自一笑。高大赖的管家身份当得非常称职!
“修好水渠,高桥乡今年的灌溉就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只不过那些流民你准备怎么安排?”刘重照转头问修罗。
修好了水渠,流民就再也没什么作用了,有的流民这时已经产生了想回乡的想法。
“不如这样,想回乡的就派专人送他们回乡。若是不想回乡的就统计一下,咱们看看在京里帮着他们找些活计做。”
“只不过,你也不要太过偏心流民了,现在京城百姓里已经开始流传一些有关你偏心浪民的闲话。他们说你事事只顾着流民,却不管京城的百姓了。”刘重照笑着提了建议。
修罗轻轻颌首:“你说的我都明白,我也觉得最近对流民倾斜的有些多了。只不过,流民向来与动乱联系在一起,我若是现在不向他们倾斜,说定就会酿一场祸事。现在开了春,事情就会少很多了。”
修罗铺开一张纸,上面写有流民的建议:“我觉得流民可以这样分流……那些家中缺少佃户的,可以从流民里招集。识字的流民可以优先推荐到各商铺里做伙计什么的……等到这些流民都分派完了之后,老弱的流民可以收慈幼局接手。”
“这样,慈幼局的负担会不会更重了?”刘重照有些担忧。
现在慈幼局里的孤儿和孤寡老人是越来越多了!大凡有行动能力的人,他们都愿意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不会进慈幼局。
所以,进了慈幼局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行动能力,需要人照顾的人。
那些一开始质疑修罗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人,没想到修罗竟然收留了这么多的孤儿与孤寡老人,纷纷住了嘴。
“负担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并不那么重。”修罗不以为意地笑了一笑。
现在慈幼局外面有捐款撑着,里面有编织作坊挣着钱,钱财方面是不需要太过在意的。
当初她将太监骆明送到慈幼局里做管理,慈幼局经过了骆明的管理,越来越好,蒸蒸日上。
刘重照薄露笑意:“骆明不错,可用。”
听到刘重照用可用这个词来夸奖他,骆明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有了太子这句话,将来他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
骆明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替太子和太子妃把这个慈幼局好好搞起来。
从慈幼局出来没多久,刘重照指着旁边的酒楼道:“好久没在外面吃饭了,不如今天在外面吃一顿好不好?”
修罗笑着点了点头:“依你。”
俩人说说笑笑地往酒楼二楼走去,身后跟着小李子等人。
这时,有一道目光突然落在他们一行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