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梁沅沅小产】(2 / 2)

刘重照一把没抓住,却被修罗打开房间跑了,只气得跺了跺脚:“等着,我和你一起去。”

他现在反正没有政务,也乐得清闲。不如专心搞慈幼局,等慈幼局搞起来之后,就是他一飞冲天之际。

俩人到了慈幼局,正好赶上今天是程若娴的绣花课。

刘重照是太子,当然不可能没事去看臣女如何给孩子们讲课。他就留在几个老人那里,听老人们讲古。

孤寡老人们一开始是很惧怕刘重照的,可是接触的时间久了就知道这位太子性子很柔软,也愿意与刘重照讲话。

“……这秋收之后,我看是该种大豆。大豆堆肥,种了一季豆子之后,再种麦子,明年的夏收也会高上那么一两分。”

今天,几个老人争论的是到底该不该在秋收之后种大豆。

有的持赞同意见,认为该种大豆,有的认为此时该养地,让地休养一个冬天,等来年春天春耕。

“正好咱们院后有地,不如辟出两分地,将两种种植方法都给试验一下。以后施一样的肥料,浇一样的水?”刘重照听了一会之后,提出建议。

“太子殿下这个提议好。”一个牙齿都掉了好几个的刘老头猛地拍了大腿,就是他提议秋收之后种大豆的。

“我也觉得好,不如咱们明天就试试?”另一个提出养地建议的张老头也起了兴趣。

“哎呀,择日不如撞日,我看今天就是个好日子。咱们现在就去锄地去。”刘老头兴高采烈地站了起来。

几个老头老太太也跟着站了起来,跟着刘老头张老头一起往后院走去。

到了后院,几个老头老太太就拿着锄头开始锄地。

刘重照也找了一个锄头开始干活。

马姓老太太急忙过来拦住刘重照:“太子殿下,您尊贵着呢,哪能让您干活?”

“我在您几位面前就是小辈,哪能小辈看着长辈们干活呢?”刘重照执意拿起锄头,开始锄起地来。

他自幼学文,根本就没有受过这样的苦,不过一会的工夫,手上就起了水泡。

马老太太急忙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帕子给刘重照包上手,心疼地道:“您就随便锄两下得了,哪能认真干活呢?”

那些正在锄地的老头老太太回头看了一眼,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

“太子仁义啊!”

“太子妃也仁义啊!”

“谁见过太子和咱们这些土里刨食的一起干活的?古来到今都没有,这是第一个。”

有人竖起了大拇指。

“仁义啊!”

跟在太子身后的小李子见状急忙拎起锄头,替刘重照干起活来。

他几岁就进了宫,平时也是养尊处优的,干不了一会,手上也起了泡。

眼见马老太太过来也替他用帕子包好手,小李子心头浮起一层复杂之感。

这种感慨很奇妙,即是满足又是骄傲,还有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

“这叫认同感!”修罗来到后院,拿起锄头锄地时,随口说了那么一句。

“什么叫认同感?”刘重照偏着头问她。

修罗锄了一下地,笑着道:“就是你的工作被别人认同,也因为工作获得了众人的拥挤,这叫认同感。这种感觉,是不是很满足啊?”

小李子听了拼命的点头。

就是,超满足的!

“那以后经常来做农活,你会天天获得满足感的。”修罗哈哈大笑起来。

她干活的样子极美,锄头在她手中就像是玩具一样,挥下再拢起,土地就变得松软了。

刘重照痴迷地看着修罗,久久不愿移开自己的目光。

太子与太子妃在慈幼局里与孤寡老人们一起干农活的消息不径而走。

这并不是修罗与刘重照刻意传播的,而是那些孤寡老人们自发的传播。他们先是传播到附近的邻居口中,又通过邻居们传给邻居们的亲友口中。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

太子与太子妃仁义的名声传遍了京城底层。

做一件好事易,难得是一直坚持好做事。

有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就用这样的语气评论修罗与刘重照的行为。

“再等两年后,若是两年后依旧这样,那我就再没二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