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谜语人都该死(2 / 2)

“该歇歇了,再不歇真要猝死了”

他自言自语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

他强打精神,仔细地收拾好办公桌,把文件分门别类放齐,然后关好窗户锁上门,回到了后院那间临时的宿舍。

简单用冷水擦了把脸和身子,他重重地倒在硬板床上,几乎脑袋一沾枕头,就瞬间被无边的睡意吞噬,陷入了深度睡眠。

这一次,他睡得格外沉,连窗外的风声和远处偶尔的狗吠都听不见,仿佛所有的精力都被彻底耗尽了。

第二天,礼拜天。

生物钟依旧准时地在天刚蒙蒙亮时分将他唤醒,但身体却像被封印了一样,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着拒绝起床。

他在床上睁着眼躺了足有十几分钟,听着窗外格外安静的街道,只有早起觅食的麻雀在叽叽喳喳,才清晰地意识到今天是休息日。

食堂不开火,街道办也静悄悄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休息了。

他慢吞吞地起床,换上了一身半旧工装,蓝裤子和一件磨得发白的汗衫,打算今天彻底放松,谁也不见,什么事也不想,就当个纯粹的街溜子。

走出街道办大门,清晨凉爽的空气带着一丝槐花的淡淡甜香,沁人心脾。

他站在门口,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

灰扑扑的砖墙,凹凸不平的土路,偶尔驶过的骡车留下淡淡的牲口味,穿着朴素、拎着菜篮子或赶早办事的人们行色匆匆。

一切都透着这个年代特有的质朴、简单和某种程度上的匮乏。

他忍不住在心里吐槽。

“真是要啥没啥,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还向往这个时代”。

一种对前世便捷丰富物质生活的怀念一闪而过,但很快就被他甩开了。

既来之,则安之,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影响心情。

他双手插在裤兜里,嘴里下意识地哼起了一段不成调的军歌,漫无目的地沿着胡同溜达。

没有目的地,没有任务,纯粹是放松心情,看看这五十年代初的四九城老百姓是怎么过礼拜天的,感受一下这缓慢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节奏。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拐进了芝麻胡同,来到了他那正在修缮的四合院前。

院子里的景象和几天前又大不相同了,进展神速。

主体结构已经完全弄好,崭新的青瓦屋顶在清晨柔和的阳光下泛着乌黑的光泽,门窗都安上了,虽然还没上漆,露出木头的原色,但已经能看出未来的规整和气象。

院墙也重新砌补粉刷过,显得焕然一新。

院子里堆放着一些建筑废料和剩下的砖瓦,但大部分地方已经清理出来,露出了夯实平整的土地面。

赵师傅带着几个徒弟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比如仔细修补铺设院落的青砖缝隙,给门窗安装合页和插销,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

看到林叶过来,赵师傅放下手里的瓦刀,笑着迎上来,顺手在汗巾上擦了擦手。

“林主任,您今天休息还过来看看?正好,主体差不多都弄利索了,您瞅瞅,还有哪里不满意的,咱们马上改,趁着手艺人都在。”

林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圈,心里很是满意。赵师傅这活儿干得确实地道。

用料扎实,手艺精细,房屋看起来坚固端正,完全对得起他给的价钱和那几包好烟。

“挺好,赵师傅,辛苦您和各位伙计了。这速度,这质量,杠杠的,没得说。”

林叶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过去一支大前门。

“比我想的快多了,我还以为至少还得十来天。”

“您客气,林主任。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嘛,应该的。”

赵师傅受宠若惊地接过烟,先是放在鼻子下珍惜地闻了闻,然后才别在耳朵上,笑道。

“主要是您这钱和料给得足,及时,兄弟们干活也有劲,不敢磨洋工。

再有个三五天,把零碎活儿收拾完,里外彻底清扫一遍,通通风,您就能择吉日搬进来住了。”

林叶看着宽敞的院子,心里琢磨开了。

他想起系统那个10立方的储物空间,虽然不小,但放些最紧要的物资、武器或者秘密文件就差不多了,日常大量储物还是不方便。

这么大个院子,底下要是能挖空一部分。

他递给旁边几个干活徒弟一圈烟,然后拉着赵师傅走到院子角落,压低了些声音。

“赵师傅,活儿干得漂亮。我还有个想法,不知道技术上能不能实现,有点难度。”

“您说。”

赵师傅一听,眼睛亮了,拍着胸脯。

“只要不是上天摘月亮,盖楼起高塔,这平房院子的活儿,甭管多难,咱都能琢磨。

祖传的手艺,加上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见的多了,啥样的稀奇活儿都接过。”

“我想着,能不能在这院子底下,挖几个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