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叶的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
一套独立的四合院啊,有这么好的机会不要?林叶又不是傻子。
王主任看着立业眼中那份肯定,心里最后那点劝说的念头也彻底熄了。
她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理解这种对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的渴望,将心比心,若是换了她,恐怕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更何况,林叶是立过战功的退伍军官,安置费想必不少,修缮这院子的花费对旁人来说可能是巨款,对他而言,或许真不算什么大事。
而且这房子因为是危房,林叶不需要一次性支付房款给单位,只需要每个月扣十块钱,连续扣不到三年而已。
以林叶159元的基本工资,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她脸上露出笑容,带上了几分长辈般的关切。
“成,既然你拿定主意了,那我也不多啰嗦了。不过这修缮的事儿,有一样我得提前给你提个醒。
咱们现在讲究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你这院子,修可以,但得按规矩来,不能超了规格。”
她指了指院里的房屋:“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门房两间,这是原有的格局,但是你不能全部修了。”
她语气加重了些,“你眼下就只能先把这正房和一侧厢房修好,能住人,能遮风挡雨就行。符合处级干部的标准。
其他的,以后政策松动了再说,明白吗?千万别因小失大,让人抓了把柄。”
林叶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光想着以后的美好蓝图,却忽略了这是物资匮乏、纪律严明的五十年代,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后世。
他立刻诚恳地点头:“多谢主任提醒,您要不说,我真可能脑子一热就想多盖点啥,差点犯了错误。
您放心,我一定严格按照规定来,只修复正房和一侧厢房,绝不敢超标扩建。”
王主任见他从善如流,心里更是满意。
“这就对了。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更要稳当。”
她转头对房管所的张干事道:“老张,那就这么定了。手续你抓紧给林主任办了。”
“哎,好嘞主任,林主任,您跟我回房管所签个字,缴个费,这院子就归您料理了。”
张干事连忙应承。
手续办得出奇地快。
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有人愿意主动接手并自费修缮这种破败的公产房屋,减轻街道的负担,房管所自然是乐见其成。
林叶爽快地交了十块钱登记费,拿到了几张盖着红章的纸,这处破败的院子,在法律意义上,暂时归他使用了。
刚回到街道办,王主任找的修缮师傅也到了。
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师傅,姓赵。
皮肤黝黑,手掌粗糙布满老茧,眼神里透着手艺人的精明。
王主任介绍说是街道长期合作的老把式,手艺可靠,价格公道,算是半官方性质的合作者。
林叶又领着赵师傅回到芝麻胡同的院子。
赵师傅带着徒弟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遍,时不时用手敲敲柱子,摸摸砖墙,又爬上梯子看了看屋顶内部的情况,眉头越皱越紧。
“林主任,不瞒您说,这活儿可不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