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二十一年,皇帝于文山宫设除夕夜宴,宴请百官。
酒过三巡,觥筹交错,皇帝突然对坐在下首的端王说道:“七弟,你此番进京,可要多住些时日。朕与你是同胞兄弟,这些年你替朕驻守山西,委实是辛苦。”
“趁着这次进京,你就在京中好好玩一玩。看上了什么,就只管和朕说,朕一定全力满足。”
端王闻言,立刻举起酒杯,爽朗地笑道:“有皇兄这句话,那本王就放心了。昨儿个潼儿还跟我说想在京中多住些日子,本王当时没敢答应她,就是怕皇兄觉得本王玩忽职守。现下有了皇兄这句话,本王就敢答应潼儿了。”
皇帝闻言也笑了,他道:“朕自然知道七弟这些年来劳苦功高,又怎么会不同意你们在华京多住些日子呢?要朕说啊,你们一家就该搬回华京来住,咱们兄弟俩也好时常见面,好好叙叙同胞之情。”
端王听了这话,脸色半分没变,依旧是笑呵呵的,“皇兄当本王不想回华京吗?只是父皇临走前曾下了旨,让本王一定要在山西镇守,替皇兄分忧,所以本王不敢擅离职守,更不敢踏出山西半步。”
“七弟自然是朕之肱骨,这些年若不是七弟将山西镇守得固若金汤,朕在华京也不可能高枕无忧。”皇帝举起酒杯,道:“朕敬七弟一杯,就当是感谢这些年来七弟为山西、为大齐所做的贡献了。”
“臣弟不敢。”端王也举起酒杯,抬起头来将酒一饮而尽。
底下的臣子们赶紧歌功颂德起来,说的无非就是“兄弟和睦,大齐之福”之类的话。
可是也有一些官员听出了皇帝和端王话里的机锋,这其中就包括周冠瑾和辅国大将军沈千重。
二十多年前先皇去世,有传言一直在说当时先皇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是端王,可是不知为何,传位诏书上却写了皇帝的名字。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和民间皆是议论纷纷,甚至有朝臣公然在朝堂上质疑传位诏书的真实性。
后来是皇帝请了宗人府的几位老王爷和几位朝中重臣一起来查验传位诏书,证实了诏书是真的,这才勉强将传言压了下去。
在这之后,端王拿出了先皇的遗诏,说要前往他的封地山西。当时皇帝极力劝阻,后来碍于朝臣们的口舌之争,只能放端王回山西。
当时的人都知道,若是端王不去山西的话,留在京中就是死路一条。
谁知道皇帝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借口、什么手段来要了他的命呢?
端王去了山西之后,彻夜难眠的就是皇帝了。
山西那地方,虽不比华京、江南繁华,却也算得上富庶。若是端王在那里待上个十几二十年,岂不是就能拥兵自重、东山再起?!
这是皇帝多年的心腹大患,也是朝臣心中隐秘不宣的事情。
可就在今晚,皇帝突然又提起让端王回华京的事情,这是想干什么?难不成是端王有所动作,所以皇帝想敲打他?
还是说皇帝忍了端王这么多年,现在不想忍了,想将端王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