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西河郡的百姓来告御状(1 / 2)

天刚蒙蒙亮,早起卖早点的小摊贩们还打着哈欠、抹着泪花摆摊子的时候,突然一群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的人相互扶持着,慢腾腾地走到了京兆府前。

这群突然出现的宛如逃荒过来的人迅速引起了众人的注意,那些小摊贩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块儿,议论纷纷的。

“这什么情况啊?没听说过哪个地方闹了灾啊!”

“哎哟喂,这些人怎么都瘦成这样?你看看那几个孩子,瘦得跟小猫似的。”

“他们怎么跑京兆府门前去了?”

“我看着他们这样子,怎么像是要击鼓鸣冤啊?”

那卖包子的小摊贩话音刚落,就见那群人中一个年纪最大的老人家颤颤巍巍地走上了台阶,吃力地举起那两根鼓槌,就要开始击鼓。

可是老人家年纪太大了,那鼓槌都没来得及碰上鼓面呢,人就倒了下来。

另外两个老人家上去接人,可是因为体力不支,也倒了下来。

围在一起看热闹的人这下连热闹也不看了,纷纷跑上前去询问情况。

刚才坐在早点摊上吃早点的两个男人冲得最快,他们两个上前去将几个老人家扶了起来,其中一个汉子说道:“老人家,你们跟我去吃点东西吧。我看你们应该也还没用早膳,不如先跟着我去吃一点。”

另一个男人也劝道:“是啊,老人家,现在府衙里的大人们还没来呢,您就算是想击鼓鸣冤,也得等大人们来了再说啊!”

那群人被这两个汉子好劝歹劝地劝到了早点摊上,一坐下来,那两个汉子便让摊主拿早点来。

刚才那位要击鼓的老人家见状十分过意不去,他道:“两位壮士,这万万不可,会让两位破费的。”

那个汉子道:“老人家,我叫陈峰,这是我的朋友,他叫马霆,我们都是来京做生意的商人。”

“我们经常在外奔走,时不时的也会遇见困难,都是靠在外头的好心人帮助才活下来的。今天既然遇上了你们,那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您老人家就安心吃着,等京兆府的大人们来上衙了,我们再陪着你们去击鼓鸣冤。”

杜老汉感激涕零道:“多谢,多谢两位壮士了,我们这是遇上好心人了啊!”

陈峰将桌上的吃食都推到杜老汉的跟前,道:“老人家不必客气,行走在外难免需要有人帮助,您就安心吃着,能帮上忙的我兄弟二人自然是会帮的。”

杜老汉见状也就不再客气,他对同行的人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吃,然后自己也用了一些包子点心。

杜老汉年纪也大了,吃得不多,用了一个包子和小半碗豆浆就停了下来,陈峰见状便问道:“老人家,冒昧地问一声,你们是从何处而来?怎么落得如此境地?”

“我看你们这一行人皆是老幼妇孺,怎么也没个壮年人来互相照应着?”

一提起这个,杜老汉就叹了口气,他道:“壮士有所不知,这正是我们上京来告御状的原因。”

“我们乃是西河郡平定县人,小老儿是平定县永寿村的村长。我们村自三四年前起就没什么壮年人了,都是些老人女人和孩子。我们这些人留在村里,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陈峰一听,更是惊奇,他问道:“这是为何?按理来说,就算是征兵,也不能把全村的壮年人都征走吧?”

“不是征兵,是征去种田。”杜老汉语气沉重,他道:“西河郡的刺史韩姜韩大人和西河丁氏的丁之灿老爷,从四五年起就在我们那一片大肆地征集男丁,说是去荒山开垦的,结果那些男丁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