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进二章 解体(1 / 2)

长似少年游 周六 1698 字 1个月前

这一年的夏天发生了太多事。

北齐皇帝慕容永和执政大臣崔侍尧同日遇刺身亡。

权力中空,令出多门。

数次宫廷流血政变之后,太后联合鲜卑老王族扶持三岁幼帝慕容泽登基,不出一月,先皇后夜扣宫门,带着自己母族闯入禁宫,绞杀慕容泽,另立庶子慕容治为帝,又一月,羌族统帅白术儿联合羯、氐、匈奴几族,以杀害太后、皇子的罪名囚禁了先皇后和小皇帝慕容治,不久慕容治重病身亡,白术儿代理国政,三个月内以各种理由大肆屠杀鲜卑王族,慕容一姓几乎族灭,最终改朝换代,自立为王。

在这段时间里,被慕容永短暂统一的河北中原各部各族,叛而复归,归而复叛,反反复复,最终原先的北齐彻底崩解,各部族各州郡纷纷打起自己的旗号,解体成为各自为政的无数小国。其中最大的一块就是曾经被慕容永牢牢掌控最后被白术儿继承的原先的上京辐射范围。

而谋划了这场剧变的行刺者,张九让,却在大乱中不知所踪。

·

百年以来,两极并立,长江南北无不视对方为心腹大患,寝食难安。楚国坊间,提起齐人无不以为壮硕如熊、茹毛饮血,生性好杀,是不知教化的野兽一般,自从慕容永横空出世,更是随时都有踏碎江南的危险,从皇室到百姓都时时提心吊打,日日惶恐不安,北齐乃是世界上最最可怕无情的存在。

突然之间,天下一极就这样崩解了?

南楚人无法接受。

有人欢呼庆祝、燃起烟花爆竹,呈现一种歇斯底里的尖刻狂欢状态,“我就知道!那些狗娘养的胡人完球了!咱们汉人才是天命所归!他奶奶的死得好!多死几个!北方人都死光了才好!北伐!恢复中原!”

有人更理智谨慎一些,在茶馆里高高地竖起耳朵,却紧紧闭着嘴,很少开口,努力自持观望,被人问起也犹犹豫豫吞吞吐吐不敢下定论,竭力周全,“这个问题嘛……毕竟我们离了这么远,那边到底怎么样,还是再看看,再等等得好。万一……也未可知……”

还有许多人寝食难安,白天口沫四溅一起拍桌子,夜晚却恢复了谨小慎微,甚至有些惶恐。他们整个人生几十年建立起的对于世界的认知被彻底打破了,对未来陷入一种巨大的迷茫和无措,不知道局势会怎样变化,不知道北边将会怎样影响南方,会不会再次开战?会不会征兵?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儿孙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突然之间穷困却稳定已知的状态被打破了,将来会怎样呢?虽然明知北齐解体对南楚来说是好事,但不可说的心底里甚至有一些希望北方能尽快稳定下来,恢复到之前对峙的旧时光。

但无论如何,陷害北齐宰执,刺杀北齐皇帝,致使北齐覆灭的楚国副使张九让,一日成名天下知。

他早年号称“棋痴”,虽有一定的名声,毕竟是博戏之术,豪强之家,口中称赞,心底里却并不当回事,只道张氏家族传承而已。此次一人之力一举灭国,兖州张九让,再也没有人敢将他当作一个痴迷下棋的天真童子,而是郑重以待、不敢小觑,在各方势力心中,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已经纯然是一个冠绝天下的一流谋士了。

而这件事直接改变了国内朝局。

前几日殷伯奢自杀,满城揭帖,几条诛心罪名一时将谢奇推到了风口浪尖,谢家组织人全力反扑,不待查证,先按死了殷伯奢的通敌之罪。然而张九让的声名鹊起带来转机。他出使之前,本来无人看好,都当是个混资历的太学生,但是谢奇一力举荐,看在谢氏面子上才做了使团副使。没想到张九让石破天惊横空出世,立下不世之功,连带推举他的谢奇也水涨船高。

谢奇无双之才久负盛名,是不言而明的谢家下一代掌总之人,朝野自然联想到此事背后有谢奇甚至是谢太傅掌总,是谢氏谋国的大手笔大计划,一时间各种推崇鼓吹纷至杳来,无数谢氏门人连连上表,奏折雪花般飞入宫掖,都是请封赏谢奇的。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谢将军识人之明断用人之果决天下少有。”

“以一人而定天下非谢将军莫属。”

“谢将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楚之国士也。”

朝中所谓清流官能力平平言辞却便利,夸起人来花团锦簇枝叶荣发,恨不得说成张良转世萧何重生卫霍再临伊尹复出,同时对刚刚掀起波澜的殷伯奢大肆挞伐。

“殷氏逆贼构陷功臣其心可诛,虽畏罪自尽不可不惩。”

“殷伯奢通敌罪无可赎请族诛以儆效尤。”

“殷贼虽死,乱楚之心不死,不可不罪。”

“投主而二,许国而叛,历代逆臣无出殷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