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琴瑟(2 / 2)

白芍药的漫不经心在有心人眼里被解释为苏恋的轻视和骄傲自满,不可一世。也有人为白芍药辩驳说,她比赛这么久了,肯定是累了。毕竟,他们只是觉得观看都觉得很累。这么多项目,本来可以分为几天比试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要在一天内完成。

苏恋自然也察觉到了白芍药的状态,他并没有生气,他看得出白芍药是真的累了。只是……这种不被人重视,尤其这个人还是自己认可的人的时候,心里绝对会很不爽。

等他说完后,他立刻道:“该你了。”

“哦,好。”白芍药脑袋昏昏,好一会儿后才说:“我想说的是……唔,中庸之道。”不知为何,她觉得自己好困。这不正常。就算再累,再困,也不至于如此想睡觉吧?看了眼台下的林安然,果不其然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警惕。

她摇了摇头,暗中掐了掐自己的手,让自己清醒过来,虽然作用没多大,但比起刚才要好很多。

“所谓中庸之道,即君子之道,是用来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如何达到?”苏恋道。

白芍药不知道的是,自己不经意间说了这个世界没有的东西。她之前知道这个世界有尧舜禹……虽然这个朝代前世的历史里并没有,但是历史进程却格外的相似。毕竟,儒家、道家这些都有。所以,她哪里知道,这个时代没有孔子,也没有子思。以至于,听了她今日一番话的苏恋,日后竭尽一生钻研,终于成为一代大圣人。

不过,这是后话了。

“它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而这个境界,分为三层。其一,中不偏,庸不易。这指的是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要持之以恒。故而又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其二是指的中正、平和。为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其三是,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是指的人至少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这就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什么意思”苏恋微微蹙起眉头,细细的听着,认真的品味着。

白芍药揉了揉眼,道:“所谓,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但最终,追逐的不外乎一个‘诚’字。有道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之道乃是言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明至诚之道,天之性也。则人当学其诚之性,是上天之疲乏不为而诚,不思而得,若天之性,有生杀信著四时,是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者,言人能勉力学此至诚,是人之道也。不学则不得,故云人之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者,此复说上文诚者天之道也。唯圣人能然,谓不勉励而自中当于善,不思虑而自得于善,闲暇而自中乎道,以圣人性合于天道自然,故云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此复说上文诚之者,人之道也。谓由学而致此至诚,谓贤人也。言选择善事而坚固执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诚也。”

“这样?”

“不然,你以为?”

苏恋深深的看着这个看起来很困的人,眼中最后一丝不甘化为佩服。他道:“苏恋受教了。”然后用学生拜见老师的最高礼与白芍药行礼。这个动作让台下众人都诧异震撼,其中包括余墨。而余墨的眼里,竟然还有几分羡慕。

被受跪拜礼的白芍药没有注意到,她觉得困得无法支撑了。于是,在苏恋行礼完毕,起了身后难得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时,就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