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是这样,货物的价格,依旧比供销社卖的低一成。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预想进行,一个月就能赚1200块钱,妥妥的巨款。
不过,还不如摆摊和批发赚得多。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人弱势的时候,只能低头,大不了等上了正轨,店里的货卖着,她额外搞批发呗。
她现在要的就是人流量。
要是一天能卖出去三天的量,省出两天房租,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洪全似懂非懂,把喇叭打开,里头传来阮百合的声音,“好消息!好消息!蔬菜公司改革卖杂货,所有商品三毛起,不要票!不要票!”
这声音在店里循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阮百合。
阮百合难得有点尴尬,“看什么?都给我背价格,要是人多了,人家问价,也要帮着卖。谁卖得好,有好处的。”
这么一说,四个娃都来了精神,拿着她住在村长家就定好价格的价目表,围在煤炉子边看起来。
顾泽源最抓瞎,他有的字都不认识,左看右看,凑到了陈盈身边,“陈……不是,三姐,你帮我看看,这是什么?怎么卖3分钱一个?”
头一次当了姐,陈盈就兴奋了,耐心的教他,“这是发绳,就是扎头发的。然后哈,0.3不是3分钱,是3毛钱。”
她指了指右边架子,“就是头花。发卡是像蝴蝶那些,你仔细看看,每种花的都不一样,别搞错了。要是弄错了,给你扣分。”
顾泽源扁扁嘴,接着往下看,一大堆头绳发卡,形状还不太一样,还分四毛五毛六毛。
麻烦死了!
他有点不想记,但是看大家都很认真,想想身上背的债,只能忍了下来。
阮百合拿出另一个喇叭放在门口,然后往远处走,隔着二十米,估计都能听到她的声音,满意的点点头。
这喇叭,质量还是不错的。
黄姐笑着说,“你这可以啊,不过你可以说有什么,人家有需要的,老远听到就过来了。”
阮百合笑着摇头,种类太杂了,喊就行了。
便宜…才是吸引顾客的方式。
不过店门口的喇叭,她没录什么三毛起的录音。
这玩意,往远点吸引人差不多,真放在店门口,纠纷不少。
店门口说的是大减价。
拿着笔和本子,看着架子上的货物沉思,油盐酱醋肯定是跑不了的,但是是不是应该有点贵的东西?
她拧眉想了想,脑子里闪过电褥子。
好像没见谁家用过,要是现在已经有了,得去乌城看看。
深城想都别想,都不冷,谁会折腾出这种东西来。
要去的话,必须趁早。
虽然临江的冬天很长,过了年也得冷三个月左右,那肯定是卖得越早越好。
去了没买到也没关系,那边现在的鞋厂,应该已经很牛了。
就是家里一堆的事儿,还有老太太也不会让她去的,只能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