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说了具体位置,姜波打报告组织人手打捞怎么办?
八十年代初的打捞水平,未必能将沉船捞上来。
哪怕只是个笼统的位置,依旧让姜波大喜。
专业毕竟是专业。
马上分析出,那片海域以前是小鬼子的航道。
认定海底有鬼子运输船。
“要是能组织打捞,既能保护文物,还能做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啊,小顾同志,你要是记起来什么,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姜波手舞足蹈地掏出纸笔,写下了自己家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吴思源称赞道:“老姜,你瞧小顾多热心,不仅上交文物,还愿意帮忙协助打捞,比那些藏着文物不肯交的人强多了,现在的人都只想着赚钱,像小顾这样有爱国心,有责任感的个体户不多见了。”
姜波连连点头。
二人生于建国前,经历了龙国最艰难,也是最有冲劲的年代。
对于经济改革以后的各种事情,颇为看不惯。
一切都要讲钱。
干啥事都要先问好处。
哪怕是问个路,也会有人收问路费。
人心不古。
二人每次聚在一起,总是会发些牢骚。
吴思源称赞顾尘,也不全是面子礼仪。
他比姜波更清楚顾尘的底细。
个体户,万元户。
能有这样的觉悟,属实是难得。
顾尘趁机说道:“姜馆长,吴院长,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嘛,又不是外人。”
姜波呵呵笑道,打趣吃人嘴软。
吃了顾尘送的许氏平鲉,哪能不让人畅所欲言呢。
顾尘说道:“我是个渔民个体户,常年在海上跑,经常能听到有些渔民下网打鱼,偶尔捞到老物件的消息。”
“有的文物来自沉船里,有的堆积在海底,哪怕不是专门去找,隔三岔五也会被渔民发现,问题是,很多渔民只知道这是老物件,不知道它们是文物。”
“要么扔了,要么卖给这方面的倒爷,要是博物馆能派人去沿海渔村,码头宣传宣传,告诉大家哪些是文物,上交文物有什么好处,比如发点奖金,或者给点化肥,渔网等生产资料,我想一定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顾尘不用猜也能知道,博物馆之所以不给钱,估计不是不想给,而是实在没有。
各种部门里,博物馆,文化馆都是清水衙门。
每年经费有限,没有钱有偿收购文物。
因此,顾尘建议姜波可以去找一些工厂化缘。
从对方的计划外剩余物资当中,要一些老百姓用得着的东西。
化肥,锅碗瓢盆,哪怕就是给一张电影票,也能让老百姓看到实际的收益。
空口白牙。
只给证书,锦旗。
说实话。
老百姓宁可留着当个摆设。
“设一个固定的文物征集点,安排专人登记,接收,定期更换物资,渔民捞到了随时能交,不用跑老远来省城。”
“妙啊!”
姜波猛地拍了下桌子,竖起大拇指说道:“好主意,没钱,可以给物资嘛,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正是广大农民兄弟需要的东西。”
一语惊醒梦中人。
姜波当了家,方才知道柴米油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