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老市场(2 / 2)

仕途青云梯 刘大官人 1156 字 1个月前

果然,当天晚上,一封厚厚的匿名信就送到了调研组下榻的房间。

信的内容,直指林昭远在临江任职期间,利用职权,为其老领导陈艳兵的遗孀李秀华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与某女性干部关系不清不白。

第二天,个别谈话。

轮到林昭远时,房间里只有他和郑国鸿两个人。

郑国鸿给他倒了杯水。

“昭远同志,在临江的工作很辛苦吧?”

林昭远没有紧张,坦然地坐直身体。

“是,很辛苦,但也很有收获。”

“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时,得罪了不少人。”

他主动把话头挑明。

郑国鸿看着他。

“年轻人有魄力是好事。”

“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团结大多数同志嘛。”

话里有话。

林昭远笑了笑。

“您说的是。不过有些同志,可能不是靠团结就能解决问题的。”

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双手递过去。

“郑部长,这是我离开临江时的离任审计报告,还有当时处理几个重点项目的所有会议纪要和批示文件复印件。”

“您是老领导,经验丰富,请您帮我审审看看我当时的工作,有没有不合规矩的地方。”

郑国鸿接过纸袋,掂了掂分量。

他没有立刻打开,只是深深地看了林昭远一眼。

这个年轻人,每一步,都走在了前面。

他不是在被动解释,而是在主动呈上证据。

这种坦荡和自信,比任何语言都有力。

“好,我看看。”

郑国鸿把文件放在手边。

“你说的那个农贸市场整治,一个月时间有把握吗?”

话题,已经转了。

林昭远知道,这一关,他过了。

调研结束前的最后一次反馈会。

郑国鸿先是按照惯例,肯定了滨海市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宋昌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然而,郑国鸿话锋一转。

“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问题!”

“有的报告光鲜亮丽,但一到实地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的干部嘴上说的都是服务,但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却迟迟得不到解决。”

“外面晴空万里,里面乌烟瘴气,这种现象要不得!”

每一句话,都像鞭子,抽在宋昌明和一众本地干部的脸上。

宋昌明低着头,放在膝盖上的手,死死攥成了拳头。

最后,郑国鸿目光扫视全场,一字一句地说道。

“滨海的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要彻底净化政治生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话音落下。

宋昌明听懂了。

这是中央对他,对滨海这潭水,最严厉的警告。

“净化生态”……

这四个字,让他如坠冰窟。

林昭远坐在他对面,神色平静,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

中央调研组离开后的第三天,滨海市的气氛依旧紧绷。

风暴中心的平静,往往预示着更大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