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调研组(2 / 2)

仕途青云梯 刘大官人 1172 字 1个月前

“首先是民生工程的落地问题。”

“比如城区的几个大型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突出,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这个问题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解决不了?”

“根子在于产权复杂,管理权分散在街道、市场管理处、城管等多个部门,九龙治水,谁都管,谁都管不好。”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几个脸色开始变化的局长。

“我的想法是成立一个专项整治小组,由我牵头把所有权责单位拉进来,现场办公,明确一个主责任单位,限时整改。”

“钱不够,市财政挤一挤。”

“人手不足从机关抽调。总之目标只有一个,一个月内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没有宏大叙事,全是具体问题,具体办法。

宋昌明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不是在打他的脸吗?

说他只画大饼,不干实事。

郑国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林昭远继续说。

“第二是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天天说要服务企业,但很多中小企业主反映,一个项目审批要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章,时间成本太高。”

“有些历史遗留的土地纠纷一拖就是几年,企业资金链都快断了,项目还趴窝。”

他看了一眼宋昌明。

“这些问题单靠一个部门解决不了。”

“需要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打破部门壁垒,优化流程。”

“我建议,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同时对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台账,一事一议,限期解决。”

“不能让企业的困难,变成我们干部口中的历史原因。”

会场里,静得可怕。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这股暗流。

这是新来的书记在公开叫板。

林昭远说完,再次鞠躬。

“我的补充完了,都是些具体的小事让各位领导见笑了。”

他坐下端起水杯,手很稳。

想在滨海破局,就必须先撕开一道口子。

郑国鸿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足足三秒。

然后,他看向宋昌明。

“昌明同志,昭远同志提的这些问题很具体,也很尖锐。”

“你怎么看?”

宋昌明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

他拿起话筒,笑了笑。

“昭远同志刚来,看问题有冲劲,有热情这是好事。”

“他提的这些问题,确实都存在也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解决的重点。”

“会后,我们会马上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拿出方案。”

话说的滴水不漏,把林昭远的炮火全接了过去,变成了自己的“下一步工作”。

老狐狸。

林昭远心里评价。

郑国鸿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

“光说不练假把式。”

“明天我们下去走走,实地看一看。”

第二天,考察车队出发。

路线是市委办公厅早就规划好的。

第一站,滨海高新科技产业园。

第二站,城市规划展览馆。

第三站,模范社区幸福里。

全是滨海最光鲜亮丽的门面。

宋昌明全程陪同,亲自讲解,意气风发。

林昭远跟在后面,话不多。

车队驶向最后一个“亮点工程”——新落成的滨海中心农贸市场。

干净,整洁,商户笑脸相迎。

就在车队即将拐入市场的路口时,林昭远突然指着车窗外另一条岔路。

“郑部长,那边就是东门老市场。”

“我们正在进行环境整治,虽然现在还很乱,但我想看看问题,再看看成绩对比才更鲜明。”

“当然只是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