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他把报告和批示装进一个牛皮纸袋,递给吴元勤。
“送去市府,直接交到宋市长办公室。”
吴元勤拿着那个纸袋,书记这是把炸弹原封不动,还附赠了详细的引爆说明书,一起送回去了。
高!
实在是高!
你宋昌明不是想看我怎么处理吗?
行啊,现在皮球踢给你了。
你是市长,是政府一把手。
国资委归你管,城投集团是你的人。
现在白纸黑字的督查报告在这里,市委的正式意见也在这里。
你看着办。
你要是压着不办,工人再闹事,那就是你领导不力,漠视党内督查结论。
你要是硬保刘茂才,那就是公然对抗市委,破坏规则。
这个锅,林昭远不背,现在轮到你宋昌明来背了。
宋昌明的办公室里。
他反反复复看着那份督查报告和林昭远那段批示,脸色铁青。
“依法依约……”
“群体性事件……”
“稳定大局……”
林昭远这个年轻人,不按套路出牌!
他现在跳也得跳,不跳也得跳。
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市国资委主任打来的,语气十分为难。
“市长,市委的督查报告我们收到了……”
“您看这个事……”
宋昌明闭上眼睛,感觉一阵头疼。
“老刘,你马上给施工方把钱付了!”
电话那头的刘茂才愣住了:“宋市长,全付了?”
“那我们……”
“付一部分!”
宋昌明吼了一声,“先把工人的钱结了!”
“把人给我稳住!别让他们再闹了!”
“剩下的……剩下的就说财务流程复杂还在走!拖着!”
挂了电话,宋昌明拿起那份报告,狠狠地攥成一团,又无力地松开。
他输了这一阵。
没想到林昭远还会绕路,会借力,会用规则当武器。
风波,暂时平息了。
城投集团支付了大约四千万的款项,优先解决了农民工的工资。
林昭远没有公开宣扬自己的功劳,甚至在公开场合绝口不提此事。
但私下里,消息却不胫而走。
在滨海一家不起眼的茶楼里,几个建筑公司的老板聚在一起。
“听说了吗?”
“这次能拿到钱是林书记顶着压力,直接启动了市委督查。”
“真的假的?”
“我听说林书记才来没多久,跟宋市长那边……”
“千真万确!”
“我有个哥们在市委办,他说林书记直接把督查报告拍到了宋市长的桌子上,批示写得那叫一个硬气!”
“这么说这位林书记是真能办事啊!”
“是啊!而且人家不声不响,办了事也不说,这才是干实事的人。”
“不像有些人,屁大点事吹得天响。”
一个老板端起茶杯,感慨道:“以后啊咱们滨海这天,怕是要变了。”
“咱们这些做正经生意的或许能有个盼头了。”
这些议论,悄然吹遍了滨海市大大小小的圈子。
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立干部,看林昭远的眼神也变了。
林昭远的威望,就在这无声无息之间,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
……
就在滨海市的暗流看似暂时平息之时,一份来自京城的文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