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钱。”
“PPT里说,项目总投资一千个亿。”
“我想问问钱从哪里来?”
“市财政能拿出多少?银行贷款能有多少?”
“剩下的巨大缺口怎么补?”
“是不是又要让城投集团这样的平台公司去融资?”
“这会形成多大规模的政府隐性债务?”
“这个雷谁来排?”
一连串的问题,让刘茂才的额头开始冒汗。
“这个……我们做过测算可以通过土地出让、项目收益……”
“有详细的现金流测算报告吗?”
林昭远打断他,“未来十年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能产生多少回报,回报率是多少,有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评估?”
刘茂才卡壳了。
他哪有这个东西?
PPT里的数据都是
宋昌明出面解围了。
“昭远书记,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可以在项目推进中逐步完善嘛。”
“我们现在要定的是方向,是决心。”
林昭远点点头,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好,那我们谈第二个问题,地。”
“东区开发,规划面积三十平方公里需要征收多少土地?”
“涉及多少村庄?多少居民?”
“拆迁补偿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之前我们搞一些小项目,都闹出过群体性事件。”
“这么大的盘子,一旦补偿方案出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
刘茂才的脸色更难看了。
这些问题,他都只是笼统地想过,根本没有细化的方案。
“第三个问题,环评。”
林昭远的声音冷了下来。
“东区有大片的沿海湿地,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千亿级的港口和工业区建起来,对海洋生态、对湿地环境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谁做的?”
“有没有经过国家最高级别的专家评审?”
“我们滨海不能为了眼前的GDP,就毁了子孙后代吃饭的碗!”
他最后一句话,说得极重。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刘茂才站在那里,汗水已经浸湿了衬衫后背,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钱、地、人、环境。
每一个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也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林昭源心里清楚,他不是真的在关心什么候鸟。
他是在用这些绝对正确的“程序正义”,去阻击宋昌明的“发展大计”。
你想上项目捞钱?
可以。
先把这些手续给我一一办齐了。
等你把这些都搞定,一年半载都过去了,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宋昌明看着窘迫的刘茂才,终于坐不住了。
“昭远书记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也很有针对性。”
“这说明我们前期的工作,确实做得还不够扎实。”
他主动把责任揽了过去。
“茂才同志,你要把昭远书记的意见逐条记录下来,回去之后组织相关部门立刻成立专班,进行深入研究,拿出更详尽、更周密的方案来。”
“这个项目关系重大,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
宋昌明看着林昭远,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冰冷,反而多了一丝……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