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若云的气场很强,但她只是和李京澄握了握手,说了句“欢迎李教授回家”,就主动退到了一旁。
主角是林昭远。
李京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年轻,沉稳,眼神里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平静。
“李教授,车在那边。”
林昭远没有引他上那辆考斯特中巴,而是指了指旁边一辆普通的奥迪A6。
“我来开,咱们边走边看。”
李京澄有些意外,但还是坐进了副驾驶。
车子驶出机场,没有开往市中心的五星级酒店。
第一个目的地,是一家破旧的国营电子元件厂。
厂区里杂草丛生,车间里光线昏暗,机器的轰鸣声有气无力。
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老师傅,围着一台进口的二手贴片机,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什么。
李京澄眉头皱了起来。
“林市长这就是你们的产业基础?”
“是。”
林昭远没有回避,“很抱歉让您看这个。”
“它很落后很破旧,濒临倒闭。”
“但这些人是全省最好的产业工人。”
“他们能用最简陋的工具,做出精度最高的线圈。”
“他们只是……缺一个机会,缺一个能让他们一身本事用对地方的平台。”
“这里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也是我们想请您来,帮我们解决的问题。”
李京澄沉默了。
车子继续前行。
这一次,开往安平县。
道路越来越窄,乡土气息越来越浓。
当车子停在一个挂着“李家村”牌子的村口时,李京澄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
林昭远带着李京澄,去了县城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
巷子尽头,是一家连招牌都褪了色的面馆。
“李教授,我打听过您小时候最爱吃这家的阳春面。”
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看到李京澄,咧嘴笑了。
“我认得你!你是李老师家的小儿子!”
“你爸当年最喜欢带你来我这吃面!”
热气腾腾的两碗面端上来。
没有多少浇头,就是一点猪油,一把葱花,几滴酱油。
李京澄拿起筷子,夹起一撮面,送进嘴里。
就是这个味道。
几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吃过无数山珍海味,却再也没尝到过的,记忆深处的味道。
他吃得很慢,一碗面,吃了足足半个小时。
放下筷子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林市长,我们谈谈吧。”
……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
李京澄推了推眼镜,拿出一份清单。
“要我回来可以。”
“但我的条件,很苛刻。”
“第一实验室。”
“我要一个不低于一万平米的独立实验楼,其中必须包含一个千级、局部百级的超净间。”
“设计和施工,必须由我指定的德国团队负责。”
“第二资金。”
“首期设备采购和研发经费,不能低于五亿美金。”
“注意是美金。”
“而且这笔钱必须由我独立支配,不受任何审计限制。”
“第三,团队。”
“我的核心团队有十七个人,他们的国籍、薪资、家属安置,临江必须全部解决。”
“并且我拥有实验室所有岗位百分之百的人事权,市里不得安插任何人。”
“第四自主权。”
“项目立项、技术路线我说了算。”
“我只需要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任何同级或下级部门无权干涉我的研究。”
在场的几个市领导,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