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丹尼尔斯李(2 / 2)

仕途青云梯 刘大官人 1233 字 1个月前

“市长,还没歇着呢?”

林昭远回过头,把烟按在烟灰缸里捻了捻,终究没点。

“元勤帮我查个人,要他所有的联系方式,越详细越好。”

吴元勤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亮了:“李京澄?”

“我知道他!咱们临江出去的最牛的科学家!”

“市长,您是想……”

“嗯。”

林昭远点点头,“三百亿的项目,没这么一尊真神坐镇就是个笑话。”

他心里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让一个在海外功成名就、享受着顶级科研环境和优渥生活的大学者,回到一穷二白的家乡,从一片荒地上开始创业?

……

三天后,吴元勤面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市长,联系了。”

“电话是打到他实验室的,他助理接的。”

“怎么说?”

“很客气。”

吴元勤挠了挠头,“说李博士未来两年的研究计划都已经排满了,暂时没有回国的打算。”

“感谢我们的邀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意料之中的结果。

林昭远没有任何失望的表情。

他知道,在那个助理眼里,一个来自龙国市长打来的电话,和每天无数个推销电话没什么区别。

信息差。

对方根本不知道这个电话背后,是一个省的决心,一个市的命运。

“常规的路子走不通。”

林昭远喃喃自语。

“是啊,人家那种级别,咱们市里连个能跟他对得上话的校友都找不到。”

吴元勤也一脸愁容。

林昭远沉默了片刻,忽然抬头。

“元勤,你去找市档案馆,还有安平县的县志办。”

“把李京澄教授的家庭资料,所有能找到的都找出来。”

“他父亲、祖父的名字,老家村里的情况,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

“另外通过省里的关系,想办法搞到他的私人邮箱或者能直接联系到他本人的渠道。”

“市长,您这是……”

“写信。”

林昭远拿起笔,铺开一张信纸。

他坦诚地描述了临江的困境,钢铁厂的污染,年轻人的流失,一座城市的挣扎与渴望。

他把那个宏大的半导体项目,描绘成一个能让家乡子弟不必远走他乡,能让门前那条河重新清澈,能让那棵老槐树下的孩子们看到未来的希望。

……

一周后的某个深夜,林昭远刚处理完手头的文件,手机屏幕忽然亮了一下。

一封邮件。

邮件内容很短,全英文。

“下月初,我会去上海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12号下午,我有两个小时。”

林昭远看着那行字,久久没有动。

他立刻回复,同样简短。

“两个小时,足够了。”

“但我们更诚挚地邀请您,能抽出一天时间,回临江看一看。”

“这是您的家乡。”

“一切费用由我们承担,我们绝不强求您做任何决定。”

“只是看一看。”

发出邮件后,林昭远靠在椅子上,第一次感觉到了疲惫。

……

李京澄最终还是同意了。

飞机降落在临江机场。

没有红毯,没有鲜花,甚至没有一大群官员列队欢迎。

只有市委书记姜若云,和市长林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