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我们现在不是甲方,我们是求贤若渴的刘备。”
“姿态要放低,诚意要给足。”
“哪怕对方只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初创团队,只要技术方向对,我们就要拿出三顾茅庐的架势!”
“是!保证完成任务!”
张薇的声音清脆响亮。
林昭远目光又转向另一边的赵磊。
“赵磊同志,专后勤、协调、保障,都归你。”
“我只有一个要求,专班需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市里解决不了的报给我,我去找姜书记。”
“不能让我们的战士,饿着肚子上战场。”
“明白,林市长!”
赵磊用力点头。
最后,林昭远看向几个略显局促的中年人。
他们是省科院的专家,姜若云亲自出面,从省里“借”来的技术顾问。
“几位老师,你们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
“什么是前沿技术,什么是明日黄花,需要你们来甄别。”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无数的技术方案和团队,真假难辨,就全靠各位老师掌舵了。”
几个专家连忙摆手,表示不敢当。
林昭远微微一笑,放下笔,环视全场。
“各位,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战壕的兄弟。”
“这个项目没有退路。”
“做成了,我们在临江的历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做不成……”
他停顿了一下,没有说下去。
失败的后果,每个人都清楚。
“我给大家的任务只有一个。”
林昭远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拿起一根激光笔,红点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扫过北梅、鸥洲、东压……
“全球范围内,搜寻。”
“匹配我们的目标,找到最顶尖的技术团队,找到那个能带领我们杀出重围的领军人物。”
“不惜一切代价。”
……
京州,一场高端闭门半导体产业研讨会正在进行。
会场里坐着的,都是国内各大高校、研究所以及头部企业的技术负责人。
主讲台上,一个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者正在侃侃而谈。
他就是冯渊。
他的演讲题目是《后摩尔时代下,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际巨头在EUV光刻技术、高端光刻胶、EDA软件等核心环节,已经形成了近乎绝对的垄断。”
“国内一些二三线城市,热情可嘉,想要弯道超车,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半导体产业没有弯道。”
“每一米,都需要用真金白银和顶尖人才去铺就。”
“一个不成熟的产业园,就像一片贫瘠的盐碱地。你把再好的种子撒下去,结果也只能是颗粒无收。”
“这不仅是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更是对我们本就稀缺的顶尖人才的一种消耗。”
“我个人建议现阶段,我们应该集中力量,在c三角、z三角等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的地区,进行补链、强链。”
“而不是四面开花,搞大跃进式的发展。”
“那样做的成功率,恕我直言无限趋近于零。”
台下,一片寂静。
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年轻投资人,默默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将一个名叫“临江”的项目,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叉。
他旁边的一位从硅谷回来的技术大牛,原本对国内几个新项目有些兴趣,听完冯渊的分析,也皱起了眉头。
盐碱地……这个比喻,太精准了。
谁愿意把自己的前途,种在盐碱地上?
冯渊看着台下众人的反应,嘴角掠过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