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让财政局的李伟同志全力配合你,先把项目材料准备齐全。”
“需要什么您尽管开口。”
“好说,好说,都是为了工作嘛。”
周启明笑呵呵地摆摆手。
夜色渐深。
还是那间隐蔽的茶室。
冯渊独自一人,慢悠悠地品着茶。
他拿出一部黑色的加密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电话接通。
“喂,老同学啊最近忙不忙?”
“呵呵,跟你打听个事。”
“你们临江市是不是报上来一个新能源项目?”
“嗯,对,对。”
“省里最近不是正好有笔专项扶持资金吗?”
“我有个朋友,就是他们市的常务副市长想去申请一下。”
“你到时候,多指导指导他嘛……”
……
省城之行,周启明没带别人,就带了财政局一个姓钱的副局长。
钱副局长四十多岁,一副黑框眼镜,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看着就是个老实本分的业务干部。
林昭远不认识这个人。
吴元勤去打听了一下,回来报告说,这人是周启明当常务副市长时候提起来的,话不多,但业务很熟,做事也稳。
稳,就够了。
周启明要的就是这种人,听话,不乱说话,还能干活。
到了省城,他们没先去省发改委,而是先找了个酒店住下。
周启明在房间里打了几个电话,全程用的都是方言,钱副局长在旁边坐着,一个字也听不懂,只能低头看手机。
第二天,周启明才带着他,提着公文包,直奔省发改委大楼。
姿态放得特别低。
见到一个处长,周启明都是主动伸手,腰微微弯着,脸上全是笑。
“哎呀,张处长百忙之中打扰您,真是不好意思。”
“我们临江市,最近有个新能源项目,想申请一下省里的专项扶持资金,材料我们带来了,想请您给指导指导。”
对方客气几句,周启明就顺势把材料递过去。
全程,他都让钱副局长在后面站着,不让他插话,就让他当个背景板。
跑了一上午,见了两个人,说了两车好话。
对方的态度,都很官方,也很客气。
“材料先放这儿吧,我们研究一下。”
“最近报上来的项目很多,你们也要有耐心。”
中午,周启明在一个不起眼的馆子请客。
来的人,是省发改委产业处的一个副处长,冯渊的那个“老同学”。
饭桌上,周启明更是把姿态放到了尘埃里。
他亲自给对方倒酒,说起临江的困难,话里话外都是恳求。
“我们临江是工业老城,转型压力大啊。”
“林市长年轻有魄力想干事,我们这些老同志肯定要全力支持。”
“这不,他点将让我来跑这个事,我就是豁出这张老脸也得给市里把钱争取回去。”
那副处长喝了点酒,话也多了。
“老周啊你这个态度就很好嘛。”
他拍拍周启明的肩膀。
“你们那个项目我看了,大方向是好的。”
“但是呢申请材料要注意细节。”
“省里这次的资金,重点是扶持技术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标准,定得很细。”
酒过三巡,副处长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塞给周启明。
“这里面是一些内部的评审要点和技术参数指引,还没正式下发。”
“你们可以先按照这个标准把材料完善一下。”
“这样,胜算大一些。”
周启明双手接过,像是接过了圣旨。
“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您这真是帮了我们临江市的大忙!”
……
周启明在省城“活动”的时候,林昭远也没闲着。
他把李伟、农业局的局长,还有张薇、赵磊几个人叫到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