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一直陪同的企业负责人,看着林昭远的眼神,也从最初的客套,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敬佩。
他没想到,市长是真想办事。
林昭远听完,转头看着刘伟。
“刘主任都记下了?”
“记……记下了。”
刘伟的声音发颤。
“公交班次的问题,一周内你协调公交公司拿出加密方案。”
“员工子女入学还有公租房,半个月内你拿出具体办法。”
“到时候我直接来这,听工友们的回音。”
说完,他没再看刘伟一眼,转身向工人们挥了挥手,走出了车间。
背后,是工人们压抑不住的议论和期待。
林昭远心里清楚,这种官僚主义的“慢作为”,才是临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今天敲打了刘伟,就是给全市的干部提个醒。
不换思想就换人。
没得商量。
……
下午三点,财政局局长钱有德准时出现在林昭远的办公室。
钱有德是个老财政,头发都快掉光了。
他没绕圈子,直接把一本厚厚的账本放在桌上。
“市长,这是咱们市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
“简单说就是情况不乐观。”
钱有德叹了口气,“郑国涛在的时候摊子铺得太大。”
“搞了好几个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钱花出去了一点水花都没见着。”
“银行那边欠了一屁股债。”
“现在风波刚过,一些企业还在观望税收也受了影响。”
“几个重要的民生项目,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断头路打通……”
“资金缺口都很大。”
“下个月全市公务员和老师的工资,都得勒紧裤腰带才发得出来。”
钱有德说完,看着林昭远,想从他脸上看到一点惊慌失措。
但他失望了。
林昭远只是平静地翻着账本。
“家底比我想的还薄啊。”
“老钱两条原则。”
“第一挤水分。那些花里胡哨的形象工程停掉。把钱用在刀刃上。”
“第二保重点。民生和工资是底线,一分钱都不能少。”
钱有德苦着脸:“市长道理是这个道理,可钱从哪来啊?”
“盘活存量开源节流。”
林昭远敲了敲桌子。
“政府手里那些闲置的厂房、地皮,都梳理出来,能租的租,能卖的卖。”
“还有税收征管必须加强。”
“尤其是那些以前的特殊企业有没有漏税、拖欠的?一笔一笔给我查清楚!”
钱有德的眼皮跳了一下。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市长,要说纳税大户,永鑫钢铁算一个。”
“不过……他们也是老大难。”
“这家厂是咱们市的支柱企业,解决了几千人的就业。”
“但最近几年因为环保设备投入太大,成本上去了效益一直在滑坡。”
“税款……也时常拖欠。”
“我们催过几次,他们就喊困难。”
钱有德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林昭远的表情。
“以前郑市长对他们……比较关照。”
又是永鑫钢铁。
林昭远心里那根弦,又被拨动了一下。
……
晚上的饭局,设在一家低调的酒店。
客人是南方一家大型新能源企业的副总,张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