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涛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就不信,林昭远一个临时拍板的行动,能把所有程序都走到完美无缺。
只要有一个瑕疵,就能把这件事无限放大。
林昭远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放在桌上。
“陈主任,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行动的法律依据,是基于我们前期掌握的,陈建业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的线索,以及哈市警方提供的关于他可能涉及当地一起刑事案件的协查请求。”
“第二哈市市公安局的协查函,原件已经归档,复印件在我办公室随时可以提供。”
“第三行动前,我已向姜书记当面汇报。”
“同时在前天下午三点十七分,电话向省委政法委周副秘书长办公室的李主任进行了口头报备,并于事后提交了书面报告。”
“第四支撑我们行动的初步证据,包括几名关键证人的指证以及部分可以间接证明资金异常流动的银行单据。”
郑国涛嘴角的弧度凝固了。
陈国华那张刻板的脸上,第一次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
他显然没想到,林昭远准备得如此周全。
“口头报备?”
陈国华抓住了这个词,追问道:“为什么不是正式的书面报告在前?”
“情况紧急。”
林昭远回答,“我们收到线索陈建业有外逃的迹象,为了防止嫌疑人脱逃采取了先口头报备,后补书面报告的紧急预案。”
“这符合特殊情况处置条例。”
陈国华沉默了。
他盯着林昭远看了足足有十秒钟。
……
汇报会不欢而散。
走廊里,郑国涛快走几步,追上陈国华。
“陈主任晚上我安排了一下给调研组的同志们接风洗尘……”
“郑市长。”
陈国华停下脚步,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吃饭就免了有纪律。”
郑国涛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是强笑着:“是是是,是我考虑不周。”
他朝自己的秘书使了个眼色。
秘书心领神会,趁着陈国华转身的功夫,快步跟上调研组的一位工作人员,低声耳语了几句,塞过去一个厚实的信封。
“一点土特产不成敬意。”
信封里不是钱,是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林市长年轻气盛,急于立功,恐有程序瑕疵,望领导明察。
另一边。
林昭远和姜若云并肩走向书记办公室。
“他这是拿着放大镜来找茬。”
姜若云的声音有些冷。
“从程序到证据,再到办案的人,一个都不会放过。”
“我明白。”
林昭远点头,“他们找不到程序问题,就会去质疑证据的合法性。”
“再不行就会从我们办案人员身上下手。”
“你那边的人都可靠吗?”姜若云问。
“都是信得过的。”
林昭远说,“我会再敲打一遍。”
回到自己办公室,林昭远立刻召集了张剑锋和楚瑶。
“省里来人了姓陈,是常副省长的心腹。来者不善。”
他开门见山。
“从现在开,所有人,都把尾巴给我夹紧了!”
“所有文件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