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咱们自己救自己碍着他什么事了?”
“您就告诉我们该怎么干!”
“大伙儿都憋着劲呢!”
“谁敢来砸我们饭碗,我们就跟他没完!”
林昭远反手握住王建国的手,用力地摇了摇。
“老王安心学技术。”
“剩下的事交给我。”
……
从培训基地出来,林昭远直接去了县委大楼,约见了宣传部长沙言。
“书记,找我来是为了市里那个会吧?”沙言开门见山。
“沙部长是明白人。”
林昭远点头,“郑市长的优化论,来势汹汹。”
“我们不能光埋头干活,也得会抬头说话。”
他身体微微前倾,看着沙言的眼睛。
“我需要你立刻组织力量,策划一个‘转型工人新风貌’的系列报道。”
“不要搞那些空洞的口号,不要拍领导就拍工人。”
“聚焦王建国,聚焦小刘,聚焦那些四五十岁还在学编程的老大哥,聚焦那些拿到新技能证书,签了新就业协议的家庭。”
“故事要真实要感人。”
“核心就一个主题:自力更生,技能改变命运。”
沙言的眼睛亮了。
他瞬间就明白了林昭远的意图。
郑国涛要谈“宏观优化”,他们就谈“微观民生”。
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去对抗那些“资源整合”理论。
“我明白了。”
沙言重重点头,“不仅县里的媒体要上,市台,市报,甚至省台,省报的渠道,我也会想办法用上!
“咱们要把江口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到市里,传到省里!”
“我认识省报一个做深度报道的老记者,我今晚就联系他!”
“好。”林昭远站起身,“拜托了。”
舆论的阵地,寸土不让。
……
傍晚,林昭远刚回到办公室,就接到了苏航从省城打来的加密电话。
苏航的声音压得很低,背景里很安静,显然是找了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书记,我托在省发改委的老同学打听了一下。”
“李建国在发改委内部,确实权势很大,尤其是在项目审批这块,几乎说一不二。”
“但是……”
“也并非一手遮天。”
“据说,有几位跟他不是一个派系的处长,私下里对江口工人自救的模式很欣赏,觉得这是个盘活不良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好路子。”
“只是碍于李建国的强势,不敢公开表态。”
“我同学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主动接触一下省发改委其他领导?”
“特别是分管产业规划的赵副主任?”
“他跟李建国一直不太对付。”
林昭远沉吟了片刻,现在主动接触,太早了。
容易打草惊蛇,也容易暴露自己的底牌。
“先不要直接接触。”
“你继续观察,动用你所有的关系帮我摸一个底。”
“摸什么?”
“摸清楚李建国在省里,真正的靠山是谁。”
“他跟山,到底有没有直接关联。”
苏航明白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项目之争,而是你死我活的派系绞杀。
“我……我明白!”
挂断电话,林昭远刚想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