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
挂断电话,林昭远只觉得胸中一股澎湃的激流在冲撞。
从殡仪馆到钢厂,从马文斌到张登和,现在又冒出一个韩韦,甚至背后还有个模糊的“省城老板”。
他重新坐回办公桌前,在报告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标题:
《以数据为矛以民心为盾——江口钢铁厂绿色重生之路》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李的喊声:
“林助理!林助理!”
林昭远眉头一皱:“什么事?慢慢说!”
门被猛地推开,小李冲了进来。
“省委组织部的考察组突然到了!”
“现在人就在县委大楼!”
“要立刻见您!”
省委组织部?
林昭远心头猛地一凛。
这六个字的分量,足以压垮江口县任何一个干部的神经。
他迅速压下脑中翻涌的无数杂念,目光扫过桌面。
那份刚刚定稿的《以数据为矛以民心为盾》的报告,钢厂停产前后的环境监测数据对比表,还有那份记录了工人护厂队事迹和李卫国受伤情况的简报。
这些,就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文件夹,快步朝门外走去。
脑子在飞速盘算。
这不是突击检查,这是定点考察。
考察的,是县委书记的继任人选。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点名要见自己一个县长助理,意味不言自明。
姜县长一定在省里做了工作,为他争取到了一个直面省委的机会。
这次汇报,是悬崖边的独木桥。
进一步,海阔天空。
退一步,万劫不复。
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断送姜若云为他铺就的这条险路。
县委小会议室。
烟灰缸里已经有了几个烟头,但空气中却没有烟味,窗户开着,冷风灌入。
三个人端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侧。
居中的男人约莫五十出头,国字脸。
林昭远知道,这必然是省委组织部的周副部长,一个能决定江口未来走向的关键人物。
他左手边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应该是王处长。
而右手边那个,年纪稍轻,一看就是来找茬的,想必就是李处长了。
林昭远推门进来,三道视线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周部长,王处长,李处长,我是林昭远。”
他微微欠身,不卑不亢。
周副部长没有客套,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声音沉稳:“林昭远同志,坐吧。”
“我们这次下来目的很明确。”
“一是考察江口县的领导班子,二是为县委书记的继任人选做前期摸底。”
“姜若云同志向省委推荐了你。”
“我们想听听你对当前江口的局面,尤其是钢厂的治理问题有什么看法。”
话音刚落,那位李处长便清了清嗓子,抢先发问。
“林昭远同志据我了解,钢厂目前已经全面停产了。”
“几千名工人等着吃饭,县财政每个月要拿出大笔资金来兜底。”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为了环保牺牲掉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这个代价江口县承受得起吗?”
来了。
林昭远心如明镜。
这是最常规,也是最致命的攻击点。
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转向门口,对早已等候在那的小陈点了点头。
“小陈把数据投出来。”
小陈立刻将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