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风起(2 / 2)

“王爷沿着之前排出的人留下的印记,一直追到了云州。”

“其中一个人在云州留下最后的印记之后,便消失了。”

“景王决定先在云州停留一下,然后在云州知府的府中发现了这张纸条。”

……

纸条是在云州发现的,可是粮草却是在平城消失的。地点不对,若是说信国公要截下粮草,只要在靠近漠北的地方截住就好了。漠北地形险峻,到处都是高山悬崖。即使是那么一大批的粮草,要藏起来,对于熟悉漠北的信国公来说,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可是为什么,要给云州知府送了这个一个纸条呢?

平城离云州即使是快马加鞭不停,也要十日的功夫。这么久,若是粮草的部队几乎是要走上近一个月的时间。

信国公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险,所以时间也不对。

可是……最关键的是那纸条,纸条却是对了。那上面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将安排人手在平城以外一百里的地方劫持粮草,以谋大事。

这个纸条,连身为信国公之女的贤妃,都承认这是信国公的亲笔。

苏静言总觉得脑海中,似乎有什么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可是又始终是没有头绪,到底忽略了什么呢?

直到贤妃写好了信出来,苏静言依然是没有想通。

“言儿,这两封信一封给沐阳,一封吩咐沐阳给本宫的父亲。”苏静言接过分别放在两个荷包里的信,点了点头。

“可是母妃,您不觉得有点不对吗?”苏静言终于是忍不住问道。

贤妃也看着苏静言,问道,“言儿觉得哪里不对?”

贤妃也希望这件事不过是他人栽赃嫁祸,这么多年,早就有人对父亲手里的那四十五军队虎视眈眈。那是如今大晟朝最强健的军队,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如今在这后宫的地位,沐阳在朝中的地位看起来才那么的风光。可实际上呢,连枕边人都对父亲有所防范。

看起来,她是如今的后宫之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实际上呢,却是给了她一个泡沫幻影。若不是上次那根九尾凤簪,怕是连她自己都掉进了皇帝精心编织的那个梦里吧。而沐阳,她的儿子,却是说禁足就禁足了。若不是因着这次粮草的事情,怕是此时还在景王府中关着呢。

苏静言咬了咬嘴唇,摇了摇头,“母妃,儿媳也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只是有些奇怪,粮草明明就是在平城丢的,可是外祖父的信为何会出现在云州。这不是故意让人抓住了把柄了么。”

贤妃此时也冷静了下来,她刚开始看了那纸条后,就有些先入为主的意念。那确实是父亲的字迹,她不会认错。可是如今细想,却是真的有些不符合清理。

父亲就算是真的要截了那粮草,也不会露出如此大的破绽。

苏静言见贤妃开始思考,就接着将自己心中的疑惑都说了出来,“而且时间也不对,儿媳虽然没有出过京城,可读《县志》的时候也是知道的。那云州离平城,粮草足足要走上一个月。外祖父若真的有心给云州送信,岂不是在粮草到达云州前半个月就要给云州知府送出这信了。可是半个月前,朝廷派出的粮草才刚刚从各地出发。”

苏静言好多事情其实并没有贤妃了解的透彻,毕竟她才刚刚参与到这些事情中来。可是有一点,现在的苏静言是冷静的,至少要比贤妃冷静。

贤妃又拿出了刚刚苏静言带进来的纸条,仔细的翻看。“沐阳那边还有没有带回来什么话?”

苏静言摇了摇头,“向侍卫回来只说了让儿媳将这个消息带给母妃,就再也没有别的话了。”

“那为何是向墨亲自送回来,向墨这个时候不是应该守卫在沐阳身边吗?”贤妃不由得有些着急,这件事牵扯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此时,景王孤身在外,若是出了什么意外……

“母妃,王爷既然是派了向侍卫回来,想来应该有他的打算。若是连王爷也没有带回多的消息,会不会是王爷自己也不确定呢?比如这纸条的真假,再比如王爷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些不对的地方?”苏静言无比希望贤妃能想出什么来,好解答这一切。

可是,或许是幕后之人太过精明,又或许是这纸条就是……真的……

贤妃到了最后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对来,苏静言还是带着贤妃亲自写的那两封信出了长春宫。然而却是在门口,碰上了许久未见的杨妃。

“见过杨母妃。”苏静言屈膝行礼。

“是静言啊,你今日怎么进宫来了?”杨妃说话间,还咳嗽了几声。

苏静言看着这个纤细的女子,不过才三十岁的光景,却是看着苍老的很了。苏静言往后退了几步道,“王爷出去几日,昨日送了信回来。静言怕母妃担忧,就过来报个平安。杨母妃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要请太医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