猼与李怀德的这次交锋,有惊无险,反而让何雨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政策的暖风正在逐渐吹散严寒,虽然偶有倒春寒,但大地回春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时机稍纵即逝,他必须加快布局的步伐。
他的目光,早已不满足于轧钢厂这一方天地,甚至超越了四九城。他想到了娄晓娥信中所描述的香港,想到了南方那片正悄然萌发生机的热土。要想构建他心目中的商业帝国,必须打通南北,连接内外。而眼下,最适合去打前站的,非于莉莫属。
晚上,他再次秘密约见于莉。这次地点不是在食堂,而是在“味源”小院那间尘封已久、却依然保留着昔日格局的正房里。油灯下,两人的表情都格外严肃。
“于莉,现在的情况,你怎么看?”何雨柱没有直接说事,而是先问她的看法。
于莉精明过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眼睛微亮:“柱子哥,你是说……风真的要停了?可以动一动了?”
何雨柱点点头:“虽然还有李怀德那样的绊脚石,但大方向已经变了。上面要恢复生产,要发展经济,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不能总困在这四合院里小打小闹。”
他铺开一张皱巴巴的中国地图,手指点向南方:“你看这里,广州。靠近香港,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机会最多。我想让你去一趟广州。”
于莉呼吸微微一窒,心跳加速。南下广州!这对她来说,是一个从未想过的大胆提议,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诱惑。
“去……做什么?”她声音有些发干。
“做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去开眼看世界。”何雨柱目光灼灼,“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找到阿强,确认他是否还可靠,了解当地的情况。第二,考察市场,看看那边现在最紧俏的商品是什么?电子表、计算器、尼龙袜、录音机……这些洋货有没有可能弄到?北边什么东西最受欢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尝试建立一条稳定的、安全的采购和运输渠道,哪怕一开始量很小。”
他从一个隐蔽处拿出一个结实的布包,打开,里面是几捆人民币和一些全国粮票,甚至还有少量外币,数额对于当时来说,已算是一笔巨款。
“这是启动资金。你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探路和建立联系,不是做大买卖。安全第一,宁可无功而返,也绝不能暴露自己,更不能留下任何隐患。”何雨柱的语气极其郑重,“到了那边,多看、多听、少说。遇事机灵点,该花钱打点的时候不要吝啬,但也要防止被人坑骗。”
于莉看着那包钱,又看看何雨柱信任而期待的眼神,一股豪情混合着紧张涌上心头。她知道,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她梦寐以求的能够独当一面的机会。
她深吸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柱子哥,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好!保证活着去,活着回来,给你带回来最有用的消息!”
何雨柱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兴奋与野心,欣慰之余,也再次叮嘱:“记住,我们现在的根基还在四九城,在南边一切要低调。找到阿强后,听他的建议,他比我们熟悉当地。具体买什么,怎么运,你们相机行事。我会在这边想办法接应。”
他又详细交代了一些联络的暗号、注意事项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于莉听得非常认真,一一记在心里。
几天后,于莉以“回南方老家探亲”为由,请了长假。她换上了一身最不起眼的灰布衣裳,拎着一个半旧的旅行包,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站在月台上,看着绿色的长龙缓缓驶出站台,消失在视野尽头,何雨柱的心也仿佛随之飞向了南方。于莉的南下,是他布下的关键一子,成败与否,关乎着他未来的整个商业布局。
他知道,于莉这一去,前路必然充满艰险。南方的水有多深?市场有多大?阿强是否还可靠?能否顺利建立渠道?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他别无选择,必须迈出这一步。时代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他必须成为那个敢于踏浪而行的人。于莉,就是他派出的第一位冲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