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末的广州,虽然远不及后世繁华,但那种躁动不安的活力与勃勃生机,已经清晰地透过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与北方城市的沉闷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
火车站人潮汹涌,各地方言、吆喝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空气温热潮湿,弥漫着淡淡的咸腥海风、食物香料和汽车尾气混合的独特味道。
何雨柱先按计划行事,拿着于莉精心准备的采购清单,穿梭于几个大型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干货集散地。这里的物产之丰富令他叹为观止:堆积如山的海鲜干货(金钩海米、硕大的干贝、蛏干、蚝豉),琳琅满目的广式腊味(散发着酒香和甜味的腊肠、油光锃亮的腊肉、肥嫩的腊鸭),还有各种他从未见过的酱料(浓郁的蚝油、咸鲜的虾酱、复合风味的沙茶酱、各式果酱),以及大量新鲜的南方特有蔬果。
他凭借精准的眼光和“游龙劲”带来的敏锐感知力(判断食材新鲜度),与精明的粤商们讨价还价,大量采购了一批品质上乘的广货。这些地道的食材,必将成为“味源”吸引饕客的新法宝。
明面上的任务完成后,何雨柱联系了郑守仁先生留在广州的联络人。对方派来一个绰号“阿强”的年轻本地人做他的向导。
在阿强的带领下,何雨柱才真正见识到了广州“活”的灵魂。他走进了自发形成的、规模庞大的高低街集市,个体户们胆大心细地经营着各种小生意,从服装电子到日用百货,琳琅满目;他探访了藏匿在骑楼深处的“侨汇百货”,用外汇券购买了一些国内罕见的进口商品(如雀巢咖啡、骆驼香烟、精工手表);阿强甚至带着他,七拐八绕地走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在一个戒备森严的小屋里,他用手部分现金和外汇券,成功兑换了一小笔港币。整个过程如同地下接头,却进行得有条不紊。
这一切,都极大地冲击着何雨柱的认知。这里的商业氛围如此浓厚,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如此直白,政策的口子似乎也比北方松动了太多。
“何生,郑老板吩咐过,您系有本事嘅人。”阿强用生硬的普通话说着,眼神里透着精明,“如果您有兴趣,那边有好多生意可以做嘅。比如,将北边嘅山货、药材、工艺品运落嚟,再将我哋呢边嘅电子表、收录音机、尼龙布、的确良衫运上去……呢中间嘅差价,好和味噶(利润很丰厚)……”
何雨柱心中巨震。利用两地物资匮乏程度和信息差进行跨地域贸易!这就是最原始的“倒爷”模式,也是时代赋予的第一个巨大“风口”!他虽然不会立刻亲自下场去做这种游走在灰色地带、风险极高的买卖,但这无疑为他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未来商业版图中至关重要的路径——贸易流通。
站在珠江畔,看着对岸隐约的灯火和江中来往的驳船,感受着空气中涌动的躁动与希望,何雨柱的心潮如同珠江之水般澎湃。一个以餐饮为根基和幌子,逐步向南北货贸易、乃至未来制造业延伸的庞大商业帝国蓝图,在他脑海中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激动人心。
这次羊城之行,收获远超预期。他不仅圆满完成了采购任务,更真正触摸到了中国经济即将腾飞的前奏,眼界、野心和思路,都被彻底打开了。
【叮!成功完成南下考察任务,大量采购特色食材,深度接触南方前沿商业生态与灰色渠道!】
【商业洞察力大幅提升!“南下发展战略”及“贸易流通”子计划清晰度极大增强!】
【烟火值+500!获得区域认知“岭南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