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退亲(1 / 2)

“我,我被退亲了。”

看见张桃回来,郭晓雪一把抱住她,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退亲,在张桃看来不是什么大事,现代社会里离婚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她也知道,在古代一个女子若是被退婚就会别人鄙视,会被人嘲笑,严重的还会被家族遗弃。无论退亲的原因是什么,人们都会把责任怪在女人的身上。

张桃轻轻的拍着郭晓雪的背,直到她的情绪平复,才将她带进了屋子。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郭晓雪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张桃拼凑出了退亲的全部。

郭晓雪的娃娃亲对象是十里外马家堡刘家的小儿子刘全阳,早年间郭晓雪的父亲郭汉救过刘全阳的父亲刘金斗,两家走动的颇为密切,恰巧当时两个媳妇同时怀孕,便约定了若为男女便结作娃娃亲。

孩子出生以后,两家还走了定亲之礼,作了文书,这件事不管是从官方还是从私下里都有了约定。

后来,刘全阳被送到学堂读书,读的还不错,很多人都说郭晓雪有福气,以后作了秀才娘子就等着享福了。

上个月刘全阳真的中了秀才,当时刘家还来郭家报喜,刘家甚至表示等郭晓雪及笄之后就迎娶过门。

还有三个月,郭晓雪就十五岁了,就要过及笄之礼了。

就在郭晓雪满心欢喜的等着做新嫁娘,郭家等着嫁女儿的时候,刘家来退亲了。

退亲的原因倒是简单,十四岁就考中秀才的刘全阳得了鄱阳郡通判的眼,准备把自家的庶女嫁给他。

正经的大户人家肯定是看不上小妾生的庶女,但是对刘家这样祖祖辈辈泥腿子出身的人来说,通判家的庶女已经是高攀了。

所以刘家急急忙忙的就来退亲了,也没管郭家的里子面子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甚至不惜与郭家断了关系,说到底就是怕通判对刘家有误解。

郭家再心有不甘也不敢说什么,秀才家、通判的亲家,哪个名头都不是郭家能惹得起的。

面对刘家的退亲,郭家不敢说什么,只能同意,但是在刘家的人走了之后,却有人讲责任推到了郭晓雪的身上。

起初,郭晓雪是生气的,但是后来说自己错的人越来越多,郭晓雪也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没本事留下刘全阳,才造成了这后果。

郭晓雪不知道该怎么办,更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却非常担心自己被退亲之后会影响家里另外两个姐妹的亲事。

无路可去,没人诉说的情况下,她才想到来张桃这里。在她心里张桃一直都是很有主意的,她相信张桃能给自己指一条出路。

“这件事儿不是你的错,你不要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听了郭晓雪的话,张桃觉得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是让她扭转自己的观点,正确面对这件事情,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

“真的不是我的错吗?可是他们都觉得是我的错,我觉得也是我的错,是我自己没能耐。”

郭晓雪的眼泪噼里啪啦的掉了下来,她也不想让自己哭成这个样子,显得自己很懦弱无能,但是她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是刘家攀炎附势,想要去攀高枝儿,这样的人家你不嫁过去也是好事,你想想若是你嫁过去,也会受到歧视,他们也会瞧不起你,日子也未必过得有多顺当。”

张桃拿出手绢儿,轻轻的擦拭郭晓雪流下的泪水。

郭晓雪应该是自己在李家村的第一个朋友,小姑娘单纯善良,张桃不忍心这样单纯的姑娘被那些顽固的封建思想迷惑了心智,让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可是……可是我被退婚了,家里的姐妹们亲事也会受到影响,爹娘也觉得我不是一个吉利的人。”

想起被退亲之后,自家爹娘、兄弟、姐妹对自己冷淡的态度,郭晓雪的眼泪再次忍不住的流了下来。尤其是在张桃这样劝慰自己的时候,郭晓雪甚至不禁在想那些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亲人,为什么他们连一句安慰自己的话都没有,甚至不如张桃一个陌生人所给予自己的温暖来的实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但是这命数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幸福也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即便我们是女孩子,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幸福全部都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女人也要自强,我们并不比男儿差,我们也可以闯出一片天,一样能够让人刮目相看。”

郭晓雪不可置信的看着张桃,这些话太让她震惊了。

女人并不比男人差?女人的一辈子不都是依靠男人的吗?能找个好男人嫁了不就是所有女人的目标和愿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