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猎鹰逼实验室合作(1 / 2)

这天下午,苏白在实验室外巡视,目光扫过街对面时,注意到一辆无标识的黑色轿车。

车内坐着两名男子,正用长焦镜头拍摄实验室入口,动作隐蔽。

他不动声色地绕到车辆后方,记下清晰的车牌号码,迅速反馈给影子。

影子调查后很快回复,语气凝重。

“车辆登记在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名下,这家公司正是猎鹰组织的前台企业,用来掩盖非法活动。”

“他们开始行动了,得提高警惕。”

苏白挂断电话,立即加强实验室的安保措施。

额外加装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和红外警报系统,对出入人员的筛查也变得更加严格。

张教授全心投入电池量产前的调试工作,对潜在的危险浑然不觉,专注于技术细节。

一周后的深夜,苏白在监控室值班,紧盯屏幕上的各项数据。

突然,实验室内的温度传感器出现异常波动,数值忽高忽低。

他立即切换到实时监控画面,看到一个黑影正在服务器机房内鬼鬼祟祟地活动。

苏白悄无声息地起身,握紧腰间的武器,缓缓靠近机房。

透过玻璃窗,他看到一名穿着专业防护服的人,正熟练地连接数据提取设备,手法老练,显然是个惯犯。

苏白猛地推开机房门,入侵者反应极快,迅速转身,手中多了一把装满麻醉剂的枪支。

两人在狭小的机房内展开搏斗,拳脚相撞声沉闷。

苏白凭借丰富的格斗经验,很快压制住对方,将其按在地上。

但入侵者早有准备,猛地咬破藏在牙间的毒囊,瞬间失去意识。

老猫和影子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查看入侵者的状况。

影子检查了他携带的装备,脸色严肃。

“专业级别的数据窃取工具,加密传输设备,确实是猎鹰组织的风格,行事狠辣且专业。”

张教授被深夜的动静惊醒,匆忙赶到机房检查服务器。

“他们在复制核心技术资料,幸好触发了我提前设置的多重保护程序,核心数据没有泄露,只是被复制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参数。”

这次未遂的窃取事件,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猎鹰组织不像李威那样容易对付,他们的手段更加专业、隐蔽,且不计代价。

第二天一早,合作企业就派来专业的安保专家,全面加固实验室的防御系统,升级网络防火墙。

与此同时,张教授的邮箱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自称是猎鹰组织的代表。

邮件内容直截了当,邀请张教授加入他们的海外研发团队。

他们还承诺提供十倍于现在的研发资金、顶尖的实验设备和无限制的资源支持。

附件里是一份详细的合作方案,条款详尽。

“他们很了解我的研究进度和方向。”

张教授皱着眉头,语气凝重。

“这份方案里提到了几个我尚未公开的技术难点,甚至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思路,显然早就对我进行了深入调查。”

影子尝试追踪邮件来源,却发现发送地址经过多次跳转,最终定位到海外一个高度加密的服务器,无法进一步追查。

“他们这既是示好,也是在示威。”

老猫分析道,眼神锐利。

“一方面抛出丰厚条件诱惑你,另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技术实力和情报能力,逼迫你就范。”

苏白建议暂时停止实验室的工作,先规避风险。

但张教授坚决拒绝,语气坚定。

“技术量产在即,这是改变能源格局的关键节点,不能因为这些威胁就停滞不前,我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周围频繁出现可疑人员。

有时是假装问路的游客,眼神却不断打量实验室布局,有时是穿着工装的维修工人,试图进入实验室周边区域。

甚至还有自称记者的人,要求采访张教授,都被苏白一一挡回。

苏白进一步加强了人员筛查,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都必须经过指纹、虹膜、声纹三重认证,随身携带的物品也要经过严格安检。

张教授则保持着实验室和住处之间两点一线的行程,路线和时间严格保密,由专人护送。

这天傍晚,苏白亲自驾车护送张教授回家。

行驶到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重型货车突然失控,径直朝着他们的座驾撞来,速度极快。

幸好苏白反应迅速,猛打方向盘,同时踩下刹车,车辆擦着货车边缘驶过,避开了致命撞击。

“不是意外。”

苏白稳住车辆后,快速查看后方情况,语气肯定。

“那辆货车是故意冲过来的,方向和速度都太刻意了。”

影子随后调取了路口的监控画面,发现货车司机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弃车逃离现场,没有丝毫犹豫,显然是有预谋的袭击。

老猫通过地下渠道打听消息,很快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猎鹰组织对张教授下了最后通牒,要么答应合作,加入他们的研发团队……要么彻底消失,永远无法再进行技术研发。”

“他们已经失去耐心了,接下来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

影子总结道,脸色凝重。

张教授虽然面露惧色,但态度依然坚决。

“我绝不能让这项技术落入这种自私自利的垄断组织手中,它应该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他们谋取暴利的工具。”

经过紧急商议,他们决定立即转移实验室,前往更安全的地点。

合作企业提供了一处位于工业区深处的废弃厂房,那里原本是他们的备用研发中心,位置隐蔽,防御设施完善。

新实验室的安保等级提升到了最高级别。

指纹、虹膜、声纹三重身份认证,二十四小时武装人员巡逻。

外围设置了红外感应和震动报警系统,内部还有完善的应急避难设施。

搬迁工作连夜进行,所有设备和数据都在严密保护下转移。

安顿好后,张教授立即投入工作,不敢有丝毫耽搁。

第一批试产电池即将下线,各项测试数据都十分理想,符合量产标准。

然而,就在试产前一天晚上,实验室的电力系统突然中断,陷入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