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罚他(1 / 2)

当然,殷无双会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看了容洛给的书。

有一本里面就有写到,有一国家的朝臣们内斗的厉害,总是和一功劳极高的将军一家作对。

那些朝臣担心对方全是过盛,压过了他们去,便总是处处和那将军一家作对,每次边关有战事,都想着让别人去,不想再给他们家立功的机会。

最终,他们这样做,导致给朝廷和国家闹出了不少损失,也错失了最好的反击机会,让国家岌岌可危。

虽然最终那大将军出马,以弱势勉强击退了外敌,守住了疆土,给了国家喘熄之机,但那些人便又开始忌惮他的权势,处处与他作对,眼看着又要踏上老路。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新晋新科状元给皇帝提了一个挟制这些朝臣们的办法,那就是让这些朝臣们把家里最疼爱的儿子一家,送去边关城池里住着,无召不得回,否则便是叛国罪。

如此这些朝臣们考虑到自己子女的安全,此后在战事的决策上,便不会再胡来,毕竟若是城破,他们的儿子一家可便是要死在那边关城池中了。

皇帝觉得此方法甚好,便借着此前这些人阻止那大将军去御敌,导致国家损失惨重要罚他们为理由,让他们把儿子全家送去边关。

而家里儿子还小的,便由其它已经成家立室的代为照顾,而要谁照顾便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反正人肯定是要送去边关呆着的,省的这些人再因为内斗而罔顾国家安危。

虽然皇帝做出这个处罚让朝臣们极力反对,甚至一度到了好几个重臣要死在大殿上,来威胁皇帝收回成命,皇帝还是没有改变想法,拍板定了下来。

之后,皇帝真的派人监督,并把那些大臣们的儿子都送去了各个边关的城池居住。

此后朝堂之上再有关于边关战事的调动,也没有人敢胡来了。

他们心里清楚若是再得罪了大将军一家,亦或者是其它武将,让他们此后不愿意再危机时刻去守卫那方城池,那么他们儿子怕是便岌岌可危了。

再后来,国家稳定,那大将军甚至帮国家把失去多年的疆土也打了回来,国家更为强盛,一度成为了当下四方的霸主。

皇帝很高兴,重重赏赐了那个提出这个方法的新科状元,并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主意的。

而那个新科状元则只道:针扎到自己身上才会知道疼,只要给他们面前悬上一根针,他们怕疼,自然便不敢再胡来了。

如今他们国家遇到战事便这般被动,和那书里那国家也没什么区别了。

唯一的区别是,那个国家的君王尚且有理智,知道边关不稳,朝堂不稳,愿意信任那大将军,愿意力排众议去改变朝堂那些大臣们就外事也拎不清,内斗个没完的情况。

可他们国家这个皇帝啊,怕是不可能同那个国家的皇帝一样,做出正确的判断了,他脑子里只剩下畏惧别人功劳过重,影响他的地位。

是以,殷无双也懒的和他争取什么。

等真的出了大乱子,国家面临亡国的风险了,这些人才会知道他们处处针对武将,让朝堂之中没有几个扛得起事的武将是多么可笑的事。

这边殷无双只点头没有多说话,那边皇帝也没有继续说话,而是低头自顾自翻阅手边的奏章,就让殷无双在那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