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秦书亦的夫子(1 / 2)

怎么感觉这家伙每次出门都带着一堆东西呢?要什么有什么。

魏词并没有解释什么,只是顺手将一颗糖丢给秦书亦。

秦书亦舔了一口,甜滋滋的,比他以前吃过的所有糖都要好吃。

“对了,你小时候是在哪里念的私塾?”魏词看着还在吃糖的几个小朋友突然想起了自家孩子这个年龄应该是要进行启蒙教育的时候

她现在身边唯一一个读书人便是秦书亦,于是问道。

“私塾?”秦书亦楞了一下,没想到魏词会突然问这件事。

“我家那两个娃娃也要到读书的年龄了,你读过书就找你问问。”魏词落落大方的说道。

秦书亦一下子就想到了魏词家的那两个孩子,他们看起来聪明的很,他有幸遇到过两次。

每次一说话就会语出惊人,不说话的时候,光站在那里也不容小觑。

这两个孩子想找私塾启蒙恐怕没那么容易。

他们以前的村子里有一个老秀才,那老秀才有点学识,而且为人又公正,村里人便常常将自家孩子送去他那儿读书识字,慢慢的他就成了夫子。

但是那个秀才也知道,教书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便迟迟没有认下这件事。

于是村长就请全村人做了个公证,往后秀才要是成了夫子,不管他怎么教,村里人都不能有异议,谁要是敢有,那他的孩子就不要在夫子这里学习了。

村子里的所有人都答应了这件事。

于是,那老秀才就含着泪担下了夫子的责任。

据说老秀才第一天开门迎弟子的时候,不管有孩子的,没孩子的都来了。

稍微有钱点的就给多点银两,要是没什么银两,给点什么吃食,那老秀才便也收了。

老秀才从来不会因为哪个爹娘给的银两少,就苛责哪个弟子。

每一个弟子他都是认认真真的交,生怕他们学的少了。

他记得自己第一年去找老秀才学习的时候,自己爹娘足足给了一两银子,那可是一家人半年的费用啊,爹娘眼都不眨的就给出去了。

他当时就在想,要是把这些钱都给他,他一定能拿这些钱去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

他跟随着老秀才学习了四五年。

老秀才教了他很多知识,也很关心他们的身体。

一旦有哪个弟子,在哪儿磕着碰着,或者咳了喘了,老秀才都会自掏腰包去找些药来,或者去山上挖些有用的药材下来,让弟子带回去熬着喝了。

后来他过了童试,乡试,县试,慢慢的,老秀才说他教不了了,他这才转投去了其他夫子名下。

而且夫子也是老秀才给他引荐的。

灾年来的时候,村子里有一半的人基本都是夫子的弟子。

大家都是本着有自己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夫子的原则,尽心尽力的抚养着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