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一生中最大的遗憾(1 / 2)

破浪三十年 汗青 2194 字 1个月前

郑自强自从到市里工作后,每次回来都会把他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告诉父亲,至于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来都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尽管这样,郑承运还是一直不放心,他知道大儿子脾气不好,只要一想起他之前被停职的事,心里就惴惴不安。

他经常跟刘淑珍说:“我一闭眼就觉得自强回来了,咱这三个孩子,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他。”

刘淑珍劝道:“他爸,自强都快四十了,他又不是小孩,不会有啥事,就算真遇到啥难事,他也能处理好,你担心也不能替他扛着。”

“明知道没用,还是担心,不由得人啊!我总盼望着自强能回来一趟,也没啥事,就是想见到他,跟他说说话。”

郑自强到市里工作后,就提出给父亲家装个电话,郑承运坚决不同意。

郑自强知道父亲是心疼电话费,就说:“电话费我来缴。”

郑承运一辈子节俭惯了,从不浪费一分钱,他告诉郑自强:“你缴我也不装,你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跟你妈又不打电话,每个月还要缴12块钱座机费,不是浪费钱吗?挣钱不容易,咱不能浪费。”

郑自立96年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了,还娶了大学校长的女儿,单位给分了房子,如今已经是副教授。

他平时工作忙不能回来,只有到春节才回来过两天,家里就只剩郑承运老两口相依为命。

郑自强盖楼房时,在一楼给父母留了房间,可郑承运觉得还是老两口单过更方便,于是便搬到鸿运商城二楼那两间门面房里住。

那两间门面三面朝阳,晴天的时候,他坐在门口就能晒太阳,老两口住在那儿很满足。

刘淑珍虽然年龄大了,还仍然坚持包包子卖。

郑晓红不想让母亲干了,刘淑珍却不同意。

“我闲着急得慌,少包点又累不着,能挣够我和你爸花的。”

郑晓红知道母亲是不想花他们的钱,“我们姐弟三个都有钱,一个月每人给你们三百块钱都能给起。”

“你们有钱要存着,孩子大了,花钱的时候在后面呢!”

郑晓红劝母亲不听,就把她的想法告诉了郑自强,想让弟弟劝母亲别干了。

郑自强却说:“让咱妈去做她想做的事吧!别拦着她,她认为自己能挣钱,活得有价值、有成就感,心情就会愉快,身体才能好!”

郑晓红无奈,“咱妈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不服老。”

“为啥要服老?不要总觉得自己老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开开心心地活着,才能健康长寿!”

郑自强从不阻拦母亲卖包子,只劝她少包点,别累着。

07年底,郑自强领导的市营销部由原来的倒数,一跃排到全市第二名。

郑自强得到了嘉奖,部门里业绩好的业务骨干们也都拿到了不菲的奖励。

就在郑自强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在市营销部干得如鱼得水时,他接到郑晓红打来的电话,“咱爸住院了,他说想见你,你最好抽空回来一趟。”

“我这两天正忙,你跟咱爸说一声,我忙好就回去。”

郑自强正坐镇指挥,公司上下全力以赴,准备赢得新年第一个月的开门红!

他以为父亲是旧病复发,一到冬天就这样,就没把他生病的事搁在心上,继续忙他的事。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郑自强还没回来,郑承运整天望眼欲穿,天天想,日日盼,还是没等来。

郑晓红要再给郑自强打电话,被父亲叫住,“别打了,他忙,别影响他工作。”

他嘴里这样说,其实心里早就盼望着郑自强能回来一趟。

他躺在病床上,每天都要问好几次,“今天星期几了?”

刘淑珍问:“你是不是想自强了?我让晓红打电话叫他回来可好?”

他点点头,随后又说:“让他星期天再回来,别耽误工作。也别说我病得严重,省的他担心。”

郑自强本来想好的这个周末一定回去看望父亲,可还没到周末,就再次接到郑晓红打来的电话,“咱爸这两天情况不好,时好时坏,你最好能抽空回来一趟!”

郑自立也接到郑晓红打来的电话,和爱人王玉带着儿子郑子昊连夜坐车回来了。

周五,郑自强刚开过晨会回到办公室,又接到郑晓红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病危了。

郑自强不敢置信,赶紧叫司机开车送他回老家。

他赶到县医院时,看到弟弟一家也回来了,顿时心里一沉。

他站在病床旁,焦急地大声喊着:“爸,我回来了!”

郑承运躺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听见喊声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是大儿子回来了,精神猛然好了不少。

只见他嘴唇动了一下,似乎在说什么,但声音已经微弱得听不清了。

他吃力地去抬右手,刚抬起一点,又无力地落下,双眼紧闭,安详地走了。

郑晓红告诉郑自强,“咱爸临终前最不放心的还是你!我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他就已经不行了,一直熬到你来,他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说完,她泣不成声。

郑自强也潸然泪下,他跟郑自立一块给父亲换上寿衣,租了冰棺和灵车。

石勇、于斌、王猛接到郑自强的电话都来了,亲朋好友们跟随灵车一块来到殡仪馆。

在大总的指挥下,大家忙着布置灵堂。

冰棺后面靠墙放着三个子女给郑承运敬献的纯白色花圈,三个白色花圈一字排开。

花圈的挽联左边都写着父亲安息,右边分别写着女儿:郑晓红敬挽,长子:郑自强敬挽,次子:郑自立敬挽。

冰棺两边放着草席,草席上平铺着棉被,左边跪着孝子,右边跪着孝女、孝眷守孝。

冰棺前面放着郑承运生前的照片,照片前点着长明灯,旨在为亡魂指引方向,并照亮他通向阴间的路。

长明灯专为已故之人点燃,不分昼夜地燃烧,直至丧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