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月份,白天最高气温能达到将近40度。
老一辈流传下来一句谚语: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郑自强坐在办公室里,吹着风扇,看着石勇给他发的一条短信:“把手机往地上连摔三下,就能单项收费了。”
他忍不住笑了,也给他回了一条,“我摔了,咋没起作用呢?勇哥,你摔了没有?”
石勇很快又发来一条,“使劲摔,用力!”
郑自强看着短信,忽然觉得因天气严热带来的烦躁减少了许多。
他看看手表,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又给石勇发了条短信:“晚上咱去二中南边吃大排档?”
随后他给许志远也发了同样内容的邀请短信,很快就收到两人同意的回复。
县城这两年流行起吃大排档,每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大排档的摊主们就骑着三轮车拉着锅灶、桌椅板凳来到城郊,在宽敞的路边竖起一个个灯箱广告牌,用来招揽吃客。
再在路牙石以上的路边空地上,摆上几张桌子和一些塑料方凳,支起锅灶,准备好食材,等待吃客。
大排档多数开在城郊的空地上,又是在户外,空旷凉快不闷热,来吃饭的人很多,每个摊位都摆着好多张桌子,桌子四周放一圈塑料凳子,从远处看,像极了农村办喜事摆酒宴。
每当夜幕降临,大排档就开张了。
只需一会儿功夫,几张桌上便都坐满了人。
来吃大排档的多数都是住在县城的居民,有上班族,也有做生意的。
他们结束了忙碌的一天,三五好友相约来到大排档,点几个家常菜,喝着啤酒聊着天,既可以降暑气,又能放松心情。
大排档常有的菜有黄瓜变蛋、鸡丝豆芽、地锅鸡、红烧鱼头、毛豆花生,凉调猪耳朵、猪拱嘴,里面再放点洋葱丝……菜品虽然不是很丰富,但吃着很合口味。
价格也不贵,黄瓜变蛋五块,地锅鸡十八……
天气炎热,来吃大排档的人们大多都会喝啤酒,一块五、两块钱一瓶的啤酒清凉解暑还不贵!三五个人一顿饭花几十块钱,就能吃好喝好,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
郑自强刚到二中南门,就看到许志远和石勇一前一后走过来。
他们三人一块往前走,走到路口向左转,就发现前边不远处的路边树立着好多个足有一米八高的灯箱招牌,白底红字特别显眼,有董家大排档、郑家地锅鸡、程家地锅鱼、刘家烧鸡公、王家大排档等。
石勇感叹道:“我这还是第一次来这边吃饭,没想到这条街变这么热闹了。”
许志远扫了眼路边那些灯箱招牌,用手指向其中一个,“自强你看,郑家地锅鸡!”
郑自强顺着许志远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是呢,今天我请两个哥去吃我们郑家的地锅鸡!”
说着,三人一起并肩往那边走。
“咱先看看这家的食材可新鲜。”
石勇说着,快步走了过去,许志远和郑自强紧跟在他身后。
老板矮胖,穿着白汗衫、藏青色的大裤头,背对着郑自强他们站着,正在准备食材。
郑自强看他的背影总感觉眼熟,越看越觉得像是多年没见的郑虎,他走近一看,还真是他!
郑虎正熟练地在案板上切腰花,白汗衫的后背上已经被汗水浸湿一大片。
他刚切好腰花,用抹布擦擦手,听见身后有人走过来,回头准备招呼客人,这才发现站在他背后的是郑自强,他先是一惊,接着就激动地喊了声“强子!”
郑自强拍拍郑虎的肩膀,“虎子!咱好长时间没见了。”
“可不是吗?”
郑虎兴奋地伸出手想去搂抱郑自强,就在那一瞬间,他好像意识到什么,又迟疑地把手缩了回去,用围裙擦了下手,接着又拿起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笑着从兜里掏出一包烟,拿出三支分别递给石勇、郑自强、许志远,并有些尴尬地笑着说:“吸支孬的吧!”
郑自强看见郑虎手中的烟盒,那是一包中低档的黄河中鼎烟,他早就不吸这种烟了,但还是接着了。
石勇接过烟,掏出打火机分别把三个人的烟都点着了。
郑虎不吸烟,他的烟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郑自强问:“虎子,你不是跟你姐夫在做干鲜生意吗?”
“天热,干鲜卖不动!在家闲着没事,就干大排档给孩子挣学费。”
这时,有吃客走过来点菜,郑虎歉意地笑笑说:“强子,你跟勇哥和这位哥先找地方坐下,一会儿我给你们送两个菜过去。”
郑自强和石勇交换一下眼色,觉得走了不合适,只能留下来吃,他们就先找个空位坐了下来。
郑虎把吃客点的菜记在菜单上,吩咐给他打下手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男孩,搬一箱啤酒给郑自强他们送去。
随后,他端着一盘毛豆花生和一盘荤拼(猪蹄子、猪肝、猪心混一起),里面还放了剥好的蒜瓣,送到郑自强他们的桌上,微笑着说:“你们先吃凉菜,等一会热菜好了我就送过来。”
石勇非常理解郑虎,“你先去忙,等会有空了过来喝两杯?”
郑虎爽快地答应,转身匆忙走了。
许志远吸着烟,若有所思,“这老板看着挺面熟。”
石勇回答:“你当然面熟,那是我师弟郑虎。”
郑自强笑了笑,“志远哥,咱还在一起吃过饭呢!”
许志远摇头,“想不起来了。”
郑自强接着介绍道:“我跟郑虎是同学,也是师兄弟,小半拉橛的时候就经常一块玩,郑虎、于斌都跟我一块去矿上拉过煤。那时候郑虎家条件比我好,他爸在商业局上班,说郑虎跟我去矿上拉煤是不务正业,后来说啥都不让他去了……”
许志远打断郑自强,“虎子原来是在百货公司上班吧?”
“是的,我刚到保险公司的时候,去找他买保险,他告诉我百货公司发不上工资了,他在跟他姐夫开车从无锡批发干鲜,拉回来在农贸市场卖,生意还不错。我俩好几年没在一起玩了,没想到今天会在这儿碰到他。”
郑自强说起郑虎,明显感觉心情沉重。
许志远对石勇说:“前天晚上,我在广场旁边的摊位上吃水饺,你猜给我端水饺的是谁?”
石勇在脑海里快速把他俩认识的人过了一遍,还是没思绪,“卖水饺?是咱同学吗?”
“咱同学会长韩卫东,想不到吧?”
石勇震惊得说不出话,许志远跟两人讲起那天的事。
傍晚,他跟郑晓红带着盼盼在广场玩,见广场旁边有家卖水饺的,就让老板给下了两碗。
韩卫东端着两碗水饺放在桌上,看都没看许志远一眼,扭头就走了。
他应该已经认出许志远,却故意装作不认识。
许志远认出是韩卫东,吃惊地看着他,还以为认错人了,也没跟他打招呼。
刚出锅的水饺热,吃不下,许志远忍不住好奇地看向他,仔细辨认后,确定那就是韩卫东!
他蹲在角落,从兜里掏出一包烟,从烟盒的颜色看,那应该是包不超过两块钱的孬烟……
没等许志远说完,石勇插话道:“听说韩卫东做生意被合伙人给坑了,跟他合伙干生意的那两个人拿着货款跑了,给他留下一屁股债!来要账的人堵住他家门,把他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算走了,听说他住的小洋楼也卖了还账了,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租房子住。哎,四十多岁的人了,没有本钱,想再翻身难呀!”
许志远为韩卫东感到可惜,“当年咱同学聚会的时候,他最有钱、最风光,没想到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郑自强听着石勇跟许志远讲他们同学的遭遇,也插不上话。
他扫了一眼四周,发现每张桌子上都坐了人,有坐三四个的,也有坐五六个的,这些桌上也都是先上两盘下酒的凉菜。
这时,他听见有人喊:“老板,我们的菜还没好吗?”
郑虎边忙着切菜,边大声回道:“已经改好刀了,马上就下锅。”
又过了一会儿,郑虎两手各端着一盘热菜走过来,一盘送到邻桌,另一盘油焖茄子给了郑自强这桌。
郑自强站起身,在一只空酒碗里倒满啤酒,“虎子,喝一个!”
郑虎也不客气,端起酒碗,“来,咱共同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