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尘土(1 / 1)

刺绣 尚启元 613 字 1个月前

木村对苏州这座城市还是充满了好感,尤其是苏州人的精致。虽然大雪纷飞,木村还是趁机游了一遍苏州城。

苏州,天然有一种优雅大方的气度。这股子与生俱来的“贵气”,使得“苏州制造”屡次得到皇家的偏爱,以至于连紫禁城都是明代时苏州的“香山帮”匠人所设计、建造的,而三大殿里铺设的砖石,则是出自苏州陆慕的御窑金砖。

陆慕千百年来都以烧窑制砖而闻名。当地的水质清澈温软,滋养出来的泥土也尤为粘糯细腻,还藏有少量青泥、白泥和紫泥。因而早在南宋年间,制造的陆慕蟋蟀盆就已风靡皇家深宫;而到明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风达到鼎盛,苏州本地则流传着楞伽蟋蟀陆慕盆的说法。

木村对这些手工艺品,是喜爱有加,赶紧订购了一批。他很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特色,也很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因地而作。而陆慕的优质泥土,更为广泛的用途则是用来烧制金砖。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成为了皇家“御窑”;所制成的砖石则“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故称作“金砖”。

曾经皇宫里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十三陵中的定陵,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墁。

当然,木村的心思并不是这些砖上面,而是丝绸和刺绣上。苏州的生丝韧性好、强度高,使得缂丝逐渐在江南一带落地生根。苏州也是“家杼轴而户纂组”,当然,缂丝尤以齐门外陆慕、蠡口、黄桥一带为盛,村中家家有缂机,户户闻机杼声,世代传承不绝。制成的丝织品,则由苏州织造府收购,流入宫廷之内,供达官贵人所享。时至今日,苏州仍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缂丝产地之一。

在游逛之间,木村闻到了商机,这些丝绸做成东洋服饰,肯定很受欢迎。让木村感到惊讶的,还有苏州的美食。他去了一家坐落在阳澄湖边上的酒楼,餐桌上,大多以湖鲜为主。大闸蟹、清水虾、甲鱼、鳜鱼、白鱼、鳗鱼、莲藕和菱角,陆陆续续上桌。

大闸蟹自然是鼎鼎大名,尤其是阳澄湖的大闸蟹。吃大闸蟹,时令上起于寒露,要等到“桂霭桐阴坐举觞”的时候,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吃到立冬为止。老饕们觉得,清蒸的阳澄湖蟹,“蟹肉有太湖白鱼的香味,蟹钳的肉质如干贝,蟹脚似太湖银鱼,蟹黄蟹膏则满口绵密”。而木村在来苏州之前,哪知道这些规矩,他觉得这个时令的大闸蟹也是非常美味的。他觉得阳澄湖的清水虾同样迷人,由于外壳轻薄、色泽青亮,入口鲜香软嫩,吃完更有回甘。

对木村来说,苏州的冬天很美味。

陶喜田应该庆幸,如果没有苏静帮忙打理绣坊,早就倒闭了,儿子陶清珂一门心思在刺绣上,也算是为他的绣坊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张庆知道自己的绣坊派不出绣娘参加比赛,干脆直接放弃了。可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绣娘有些离开了,既没有去锦织街上的任何一家绣坊,也没在苏州城内,那到底去哪里了呢?他隐隐约约之中感到一丝的不对劲。

当然,陶喜田的绣坊也有一些绣娘纷纷地离开了,只不过陶喜田没有注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