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日月(2 / 2)

刺绣 尚启元 1106 字 1个月前

陈兰芳说:“只要觉得我合适,那我就去说开绣坊这件事,我也懂你们为什么让我说,就因为沈灵慧当年绣坊的事。这样,我明天上午过去。”

翠妈赶紧起身,说:“那我明天在家等你。”说完,就往外走。

陈兰芳说:“翠妈,别急着走啊!”

翠妈头也没回,说:“不回去不行,院子里那么多人,我还得看家。”

陈兰芳看着翠妈远去的身影,心里有些不落忍,这是多好的人家啊。

耿牛每天早上都带领着兄弟们习武,他们当然想弄点大事,毕竟光靠冷人拼是对付不了财爷的。陈蹶子在井里放了解药后,老百姓的病也就自己解决了。

陈蹶子在山寨这段时间,还是有些不太适应,因为财爷的土匪窝,连空气都带有一点匪气,而这个山寨,却充满着人情味。空闲的时间,他也会带领着耿牛的兄弟做五禽戏,这是华佗编创的一套健身运动。

顾名思义,华佗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与动作。《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吾(华佗)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此外,《后汉书华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华佗五禽戏进一步发展,各种著述、图录相继出现,名称也更加繁多。

陈蹶子告诉所有山寨的兄弟们,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意思是说人应当多用力和动作,但不能达到极限或过度,这样就可以保持肌体的健康了。这是针对“静”而提出的“动”以养生的思想。动静关系正是阴阳关系的体现,而体现人体阴阳关系的中介是“气血”。

山寨的兄弟们都是些土包子,哪能听得懂这些高深的理论,一开始还以为五禽戏是什么高深的武功秘籍。

毕竟这一套动作做起来,的确有点像练习一套拳法。

陈蹶子先给兄弟们示范动作,详细的讲解,从虎戏开始,虎性凶猛,善于纵跳和抓扑。操练时要仿效虎的勇猛形态,两目圆睁下视,两手呈爪形,伸缩有力,身腰扭动有劲,所有动作均要发力于臀尾部。久练能血气周流,疏通任督两脉,督脉一通则诸脉皆通,精、气、神充沛。

接下来是鹿戏,鹿性温和,身躯轻捷,爱角抵,善奔跑,喜伸颈远望,也好左顾右盼,回看足跟。操练时要仿鹿的神态动作,活动全身关节,特别是锻炼下肢。练鹿戏有易筋强力之功,可除腰腿关节痛,久练能轻身延年。

第三是熊戏,熊性刚强不屈,体壮有力,善用上肢推物和攀登,故有推石拔木之力,抗豹斗虎之勇。操练时可仿做左右晃动的熊步,前推和攀登时,要发出内劲,注意动中求静。久练能强体魄,壮胆气,补脾土,化肝风,虚火不生,真精化气,补还于脑,并能增强攀援推拔之力。

再就是猿戏,猿灵巧、好模仿、动作敏捷,喜用上肢采食物,善于躲避其他动物的袭击,有“三闪六躲”的本领,性好动。操练时要模仿猿的神态,轻松活泼,两手呈爪状,两眼随着动作而转动。练功时常用手与意导引气血关窍,久练可使动静结合,意守脐下丹田。

最后是鸟戏,鸟体轻灵,好高飞争鸣。操练时,头颈、躯干、上下肢要随动作呼应,伸展时,上肢动作幅度要大;鸟落时,单脚平衡要稳,腿尽量后伸,提起脚的脚底要与头部相对;鸟飞时,两上肢各关节要柔韧有力,快慢适当而有规律。鸟中以鹤寿长,鹤善于伸展飞翔,喜好引颈回顾,平衡能力特别强,练鹤戏时,两臂要善于仿鹤飞翔,仿鹤引颈回顾和单脚站立,以活动颈部和锻炼平衡能力。鸟类飞时抑扬开合,运伸颈腰,使呼吸与内气的锻炼相结合。

让耿牛没想到的是,连续好几日,山寨里的兄弟们真的跟着练习了起来,日月积累下,动作还有模有样,这让他很欣慰,心里不由的感叹:如果没有杀财爷这个念想,和这群兄弟们生活在一起,也是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