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如也(2 / 2)

刺绣 尚启元 1081 字 1个月前

陈蹶子见苏静走后,赶紧要了二斤牛肉和几个小菜,又要了一壶酒,提着就离开了饭馆,虽说每次陈蹶子在享受苏静的时候,苏静都处在昏迷状态,但陈蹶子也不确定,药力到底能撑多久,要是中间突然醒了,见到自己的模样,那可就完了。

城墙上的财爷画像,被雨水打湿,有些模糊,笔墨也渲染开来。

陈蹶子看到画像,自言自语道:“就拿着这画像抓人,什么时候也抓不到。”

可财爷去了哪里呢,这突然成了一个谜。

陈蹶子走到城门,看着一群小孩从自己身边跑过,唱着童谣:黄金车,班兰耳。闿阊门,出天子。

黄金的车子,色彩斑斓,打开阊门,出现真命天子。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门上城楼,类似盘门。《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文中的“阊”字,指西方,“阊阖”一词,指上古神话天上宫殿的大门。阊门又被称作阊阖门,它也是姑苏城的八座城门之一。傍临大运河的姑苏阊门,是江南地区水路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苏州城流行的一句老话“金阊门银胥门”阊门之前冠以“金”字,是对这座城门繁华胜景的文字说法。

城门城墙是苏州古城的素雅外衣。苏州突破古时建城规制“方”形的约束,城墙呈“亚”字形的平面布局,宏伟壮丽的城墙每门辟水陆两座城门。城门通过“法天象地”,八座陆门为“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结构独特。

有这样一句话:“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

对比城墙、角楼,或者正阳门箭楼的巍峨霸气,苏州的盘门显得那样玲珑秀气。这一切,都拜水所赐,都拜周边的景致所赐。苏州这个红尘之地,也怨不得后人指责是个纸醉金迷的城市,谁叫古人就把柔弱的水和担负军事防御的城门连在了一起,而这些水门陆门还都建得那样秀丽动人。

在盘门可以见到我国在冷兵器战争时期,盘门古作蟠门,春秋时期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因“水陆相半,沿洄屈曲”而得名。盘门陆门内外两重,其间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水城门由两重拱式城门和水瓮城贯穿而成,水陆城门均设有巨大的闸门,可控制往来行人与船只。盘门为我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

陈蹶子还在欣赏着城墙,苏静吃完饭出来,余光特意向陈蹶子做过的桌子看了看,问饭馆的伙计:“刚才吃饭的那个人呢?”

伙计一脸懵相,回道:“我们哪能知道客人的去向!”

苏静坐在桌子上吃饭,就没定住神,一直恍恍惚惚,总感觉陈蹶子在哪见过,便对伙计说:“以后这个人再来吃饭,你就告诉我。”说完,把钱票塞给伙计。

伙计见钱眼开,连忙答应。

在牛家镇,“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女人刺绣很多时候不光是为了卖,鸳鸯并蒂是绣给自己,花开富贵是绣给父母长辈,五子登科是绣给儿孙晚辈……女人一辈子的心思,都在这一针一线里。

当然,也有为了贴补家用的,也有只是打发时间,绣娘们都不紧不慢,银针轻舞,丝线摇曳,在时光里感受幸福的细腻,只要凝神静听,就仿佛可以听到针牵着丝线穿过丝绸的声音。

沈雪馨和翠妈开始了给鞋垫刺绣的活儿,一针一线,她们的每一针落下去,都连着专注而凝聚的眼神;每一针捻转起来,都带着手指的温度。这幅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了明代董其昌曾在《筠清轩秘录》中形容刺绣为十指春风,好一个“十指春风”,万般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