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内,有一句从汉代流传下来的民谚:“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其意思不是今天民间调侃的“患了不治之症就去看中医”。可在世态复杂的情况下,普通人生病了别无二法,听天由命而已。
牛家镇因为有了陈家行医,所以一旦有个头疼脑热,就能得到救治。但很多治疗手段,浸透了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朴素理解。譬如“艾灸”之所以用的是艾草,起源于古人燃烧艾草驱除体内疫鬼的一种咒术疗法,而在艾灸的穴位,则是疫鬼侵入人体的通路。
古代的艾灸还讲究火的来源,得用冰鉴、铜镜等引取“天火”,也就是用铜镜聚焦阳光点燃艾草。这样,药材要发挥最好的效果,也必须用“太阳之火”来引火。
陈蹶子心术不正后,村民找他看病的也越来越少。他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逛烟花柳巷。
而他在书寓里,看上了一位叫马子苓的女人。马子苓出生在苏州一个偏远的小村庄,二八年华因母重病卧床不起,父亲把她们母女抛弃了,不得不落入红尘,成为一名卖艺不卖身的书寓女人。在众人眼中,坠入红尘的女人要么一味贪欲,要么只认钱财,而当时才貌双全的马子苓虽然阅人无数,但方寸不乱。所交之人按情之厚薄,依次排序。
陈蹶子对马子苓是一见面,就有了好感,马子苓根本不爱搭理陈蹶子,因为二十岁出头的马子苓想要从良,必须得依靠富商和地位高的人的打赏。陈蹶子既不是富商也不是地位高的人,顶多是一个“有名”的大夫,根本没有钱能力来为马子苓赎身。再加上马子苓根本没有注意到陈蹶子这个人。当然,这些对陈蹶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凑够赎金。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财爷虽然给了陈蹶子一些钱,但离赎金还是有些差距,就决定去找财爷借点钱。财爷一听,便大笑起来。
陈蹶子说:“财爷,日后我定还你。”
财爷语气霸气道:“天下娘们这么多,非要找个这等娘们,这样,我过几天给你寻摸几个娘们。”
陈蹶子笑着说:“我就看中马子苓了。”
财爷质问道:“没想到你小子,居然是个情种,来人,拿钱给陈大夫。”
几个伙计拿着钱,走到财爷的面前。
财爷一摆手,他们把钱给了陈蹶子。
陈蹶子接过钱,谢过财爷就跑去书寓。
可万万没想到,早已厌倦青楼生活的马子苓,不得不含泪答应一个富商定了终身。红尘女子从良无可厚非。嫁商人还是嫁大夫,她做了自己的选择。
陈蹶子情场失意后,大病了一场,从此闭门谢客,不再看病。
这可断了财爷的财路,本想帮一把陈蹶子,没想到这家伙受了挫,一蹶不振,大怒之余,派人去找陈蹶子。
陈蹶子心情到了低谷,哪有什么心情搭理这些人。财爷不得不亲自出面,一见到陈蹶子一脸的消瘦,财爷大笑:“真是个情种。”
匪就是匪,根本懂不了爱情的滋味。
陈蹶子仿佛什么也不害怕了,对财爷又哭又闹:“财爷,我不想活了,你杀了我吧!”
财爷哪能舍得杀他呢?这毕竟是他的一条财路。这让也让他一筹莫展,手下的兄弟们有些不理解,纷纷表示,陈蹶子对他们来说,已经无大用处,直接除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