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背后(1 / 2)

刺绣 尚启元 1168 字 1个月前

饭后,刘金明给陈兰芳讲起了陈家行医以前的故事。

陈蹶子的祖辈当了大夫也是一次偶然的事情。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壮实小伙子料理家务,这人就是陈蹶子的祖辈,小伙子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俩人门不当户不对,不能联姻。便准备把陈蹶子的祖辈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玲得知此事后,决定两人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就是现在的牛家镇。

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陈蹶子的祖辈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陈蹶子的祖辈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他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陈蹶子的祖辈非常高兴,就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

这种药其实就是我们所吃的茯苓。

这事也在牛家镇传开了,患有风湿的人家纷纷找陈家看病,结果还真是治好了不少人家。不过,这么一来,本来隐居的生活,也暴漏了出来。员外带着人找上了门,见到女儿已经怀有身孕,加上陈蹶子的长辈混的有些人模狗样,就不再过问,放下点钱,带着人回去了。

那陈蹶子的长辈觉得行医是不错的行当,便研究起医学,到处搜集民间的偏方,就连平时看戏本,也看看有没有关于药材的记载,他搜集的偏方可真是不少,就像他听到霍去病的故事,了解到了车前草。

相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中,被匈奴围困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时值六月,暑热蒸人,粮草将尽,水源不足;将士们纷纷病倒,许多人尿尿淋漓不尽,尿赤、尿痛、面部浮肿。

面对这一困境,霍将军焦急万分。正在万难之际,将军的马夫忽然发现所有的战马都安然无恙;他将观察结果报告给将军。原来,这些战马是由于吃了长在战车前面的一种野草。霍将军立即命令将士们用这种野草煎汤喝。说也奇怪,将士们喝了这种野草汤以后,疾病皆奇迹般的痊愈了。士兵们又英勇奋战,打击匈奴,并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霍将军大喜;因为这种草是生长在停放的战车面前,所以就将这种野草取名为车前草。

当然还有民间传奇的故事。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福,勤劳善良,靠采药与母亲相依为生。离家几百里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无回。王福很想去探个究竟,他想自己身强力壮,应该无所畏惧。当他征求母亲意见时,其母想挽留儿子,不便直说,就建议他娶了亲,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亲意思,择期成家。成家后,仍念念不忘进山之事。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对泣不成声依依不舍的妻子说:“我若三年不归,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门上山去了。

母亲是日盼夜望,转眼三年过去了,仍不见儿子回来,估计必死无疑。王母通情达理,遵照儿子的托咐,劝媳妇改嫁。谁知媳妇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满载名贵药材而归。他见妻子改嫁,后悔不已。见面时,他指着药材说:“原来打算卖掉药材,给你置衣物首饰。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这些药材送给你吧。”两人抱头痛哭。新妇悲痛感伤,忧郁成疾,月事不调,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带回的药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却此生。谁知吃了以后,她反而月事通调,日益康复。

而这味药就是当归。

陈兰芳听的津津有味,说:“我们老陈家也有这样的好汉,敢私奔,还专攻药材。”

翠妈问刘金明:“陈蹶子家还这么多故事啊?”

刘金明说:“我也是听我爷爷说的,不过话说回来,陈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神医,之后的都不怎么样。不过,很快就要毁在陈蹶子手里了。”

陈兰芳说:“就刘叔知道这么多药材的事,精心钻研一下,也能当大夫。”

众人大笑。

苏州土匪猖獗,但都是打劫大户人家,所以老百姓很少受到牵连。可这帮土匪抢劫财产有点腻了,就开始对准了有点姿色的女孩。

正当刘金明三人在屋里聊的正欢的时候,突然外面出现了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