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灵慧赞叹道:“凤娘,你真有远见啊!说的头头是道。”
凤娘脸色有些恍惚,赶紧说:“我这不也是猜测。”
沈灵慧说:“那我回去想想,明天早上给你答复。”
凤娘劝道:“最晚也只能明早了,如果晚了,估计就被其他买家买去了。”
沈灵慧说:“你可把钱看好了!”
回到房间,沈灵慧彻夜未眠,翻来覆去,她很怀念以前绣坊的生活,没有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她在想凤娘为什么要帮自己,为什么凤娘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还帮自己当上了苏州城第一绣娘,然后绣坊接二连三的出事,凤娘很有条不紊的能解决掉,关键是哪来这么多银两?沈灵慧怎么想也想不通,只好安慰自己,可能自己的命好吧!可凤娘说的也对,如果不接手,被别的卖家接手了,碰上有良心的还行,没良心的,就毁了。
天刚亮,沈灵慧就跑到了凤娘的屋子里,对正在吃饭的凤娘说:“这银两我用了,等绣坊挣了钱,我还你。”
凤娘脸上露出了笑容,说:“不用你还,只要答应我,让我在绣坊就行。”
沈灵慧点了点头,拿着银两就去找当家的何穗。
凤娘见沈灵慧出门,她关上门,双手合十,自言自语道:“仇终于报了,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下了。”
凤娘的族上的染坊就是被何穗给害的,虽然何穗一直隐瞒着,但凤娘早就知道了实情,只不过,只是等待一个机会,遇到沈灵慧为她的复仇铺好了路。当然,蒙在鼓里的沈灵慧,感觉像天下掉下一个大馅饼,砸到了自己的头上,其实她不知道背后隐藏着血淋淋的谋杀,她也只不过是这场谋杀中的一粒棋子。
当然,何穗一直以为凤娘不知道真实情况,还收留了她在绣坊。
沈灵慧拿着银两,大喘气的对何穗说:“当家的,我买下绣坊。”
何穗惊讶地看着银两,她万万没想到是沈灵慧把绣坊买了下来,两眼呆滞。
沈灵慧说:“我们得写个凭证。”
何穗语气低沉道:“写、写……”说完,手颤抖地拿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下来,签了字,按了手印。
沈灵慧说:“当家的,要不,以后你还来绣坊吧。”
何穗摇着头说:“不用可怜我。我一会儿让人把这个牌匾摘走!”
凤娘从外面走了进来,说:“当家的,你就算摘走也没用,在玉春坊,它是御赐的牌匾,拿出去,一文不值,让它挂着吧。”
何穗看了一眼凤娘,没再说话,身体微颤地出了门,一副落魄的样子。
从这以后,玉春坊当家的,由何姓改成了沈姓。
沈灵慧接手不久,苏州的商业因为战乱,有所衰落。而这个时候,沈灵慧独自一人承担起了偌大的玉春坊。
沈灵慧天生对数字敏感,又知人善用且多谋善断,所以经商之路并没有走得太艰难。她用原始资本做支撑,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为了稳定人心,她实行了“阳俸阴俸”,将绣娘和伙计们的薪俸都提高了两成,比当时刺绣界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有余,赚得钱多了,绣娘和伙计们也更有干劲儿,极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在沈灵慧的努力下,玉春坊的生意重新振兴了起来,顾客遍布全国。但清政府一直要求上交银子,玉春坊绣娘和伙计们并不赞同向清政府捐钱。但沈灵慧就说:“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沈灵慧不仅对国家有义,对苏州更是有情。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苏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超高的人气和极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