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惊问道:“什么美中不足?”
沈灵慧说:“茶叶炒制好后,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从城外到城内的路上,沾了水。”
老太太非常惊讶道:“我虽卖茶,但也讲究茶缘,这一小堆茶叶就卖给你了。”
陈兰芳笑道:“你这老太太卖茶叶,还真是有意思。”
沈灵慧付了钱,从老太太手里接过茶叶。
离开茶叶摊之后,陈兰芳说:“这老太太卖的茶叶,也茶铺里的价格差不多,你怎么要买她的呢?”
沈灵慧笑着说:“老人家也不容易,让她早点收摊,赶紧回家,从城里到城外,还有些距离。再说了,咱苏州正宗的茶叶就是碧螺春。”
高芳芳赞道:“沈姑娘真是仁心仁厚,佩服!”
沈灵慧把茶叶递给高芳芳说:“这是送给你的茶叶!”
高芳芳兴奋地从沈灵慧手里接过一包碧螺春后,沈灵慧给她仔细讲解着苏州的碧螺春。
碧螺春,俗名“吓煞人香”。当年,圣祖爷康熙到太湖喝茶,碧螺春因:“色泽碧,形似螺,春日采摘”而从“吓煞人香”得御赐雅号“碧螺春”后,名声大振。茶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天采制。碧螺春三个字,似乎要把太湖上“吓煞人香”的来历一朝讲齐,又不欠缺诗意。
碧螺春有一嫩三鲜之称。一嫩指芽叶幼嫩,三鲜为香气鲜爽、味道鲜醇、汤色鲜明。这也如同江南美食,追求的是“鲜掉舌头”。
而在苏州,碧螺春产于东山,东山三面环水的半岛,物产丰饶,满足了人们对富庶江南的全部想象。三四月采茶,五月采枇杷,六月摘杨梅。这是一年当中太湖东山的村民经历的所有农忙时期。声名显赫的碧螺春,其实并不是东山产值最大的农产品,依托于太湖的水产才是,知名的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以及太湖的大闸蟹、螺蛳,肉质肥美。稍一联想,兴许碧螺春的“螺”字就跟当地的物产有渊源。
碧螺春要求茶芽细嫩,以早春为佳,过了四月中旬,便只能算作“炒青”,品质渐落,不再归入碧螺春一列。让苏州茶农引以为傲的,便是螺旋状的干茶在水里重新舒展的时候,能够形同“雀舌”,柔软纤细。采茶是非常辛苦,每天清晨采茶,因为这时候的茶芽没有经过阳光照射,最为鲜嫩。他们全程纯手工炒制的方式制作碧螺春,杀青、成形、搓团显毫、干燥,所有步骤都在一锅中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三人走到金针馆的时候,沈灵慧看了一眼高芳芳,说:“去吧,有缘再相见。”
陈兰芳虽与高芳芳只有不到一天的交往,但心底里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姑娘,赶紧和她拥抱了一下。
高芳芳说:“我们会再相见的。”
金针馆里的人老远就看到了高芳芳,赶紧出来迎接。安禾也跑了出来,问:“你去哪里,害的这么多人到处找你。”
高芳芳瞬间像是变了一个人,温柔淑女,低声道:“出去了一趟,迷了路。”说完,给沈灵慧和陈兰芳使了个眼色。
陈兰芳惊讶地轻声对沈灵慧说:“怎么感觉高姑娘像是变了一个人。”
沈灵慧已经不足为奇,便说:“咱们走吧!”
陈兰芳感叹道:“祝高姑娘好运吧!真不知道把她送回来是对还是错?”